就在三大平台厉兵秣马,准备在2月10日对爱优发动雷霆一击之时,一场看似不起眼的风暴,正悄然在另一个阵地酝酿。
京都,央视大楼导播间,黄金档开播前。
央视一套的导播间内,气氛庄重而略带紧张。
巨大的监视墙上,分割成数十个小画面,显示着演播室、信号源、时钟等关键信息。
导播老张,一位在央视工作了三十年的老电视人,紧盯着主监视器上父母爱情那质朴温暖的开篇画面。
斑驳的砖墙,老式的自行车,穿着旧军装的江德福和气质温婉的安杰初次见面的场景。
他拿起对讲机,声音沉稳有力:
“各部门最后确认!倒计时30秒!广告切回后,直接进片头!音频组,背景音乐电平再推高0。5个db!视频组,确保信号源稳定,主备路切换预案ready!这是央一的开年大戏,不容有失!”
制片人王姐站在一旁,双手不自觉地交握着,手心微微出汗。
她看着屏幕上定格的画面,心中五味杂陈。
这部剧,制作精良,剧本扎实,演员演技炉火纯青,充满了那个特殊年代特有的烟火气和真挚情感。
她对剧集本身的质量有绝对的信心。
但在这个娱乐至死、流量为王的浮躁年代,这样一部没有当红小鲜肉、没有狗血剧情、没有酷炫特效的纯年代剧,能否在黄金时段吸引住年轻观众的目光?
能否在三大平台铺天盖地的娱乐化内容中杀出一条血路?
她心里实在没底。
这部剧,承载着太多对品质的坚守和对那个朴素年代的追忆。
“播放!”
“开始了!”
。。。。。。
北方鹤城,一个普通家庭客厅。
温暖的灯光下,李大爷和老伴张阿姨并排坐在老式布艺沙发上。
面前的茶几上摆着切好的水果和一壶热茶。
电视里,正播放着父母爱情中江德福和安杰初见面时,因生活习惯巨大差异而闹出的种种令人忍俊不禁又倍感真实的笑话。
画面里,一身戎装、带着憨厚土气的江德福,笨拙地学着安杰的样子端起小巧的茶杯,结果被滚烫的茶水烫得龇牙咧嘴,差点把杯子摔了。
“嘿!”
李大爷看得乐不可支,指着电视对老伴说:
“你看这江德福,大老粗一个!喝茶跟喝俺们老家井拔凉水似的,囫囵吞,可不就烫着了嘛!哈哈,当年咱们连队也有这样的兵,傻实在!”
张阿姨没笑,她看得格外专注,眼眶甚至有些微微发红。
她轻轻擦了擦眼角:
“老头子,你看这安杰小姐,资本家的大小姐,是讲究,可她那眼神,看德福的时候,有光呢,你看她后来教德福认字那劲儿,多认真,多耐心。。。。。。”
她转过头,看着身边相伴了几十年的老伴,声音有些哽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