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鱼把小黑板上的菜单改了。
取消了两样豆腐菜,换成了两样法式龙虾浓汤。
价格那是当真令人望而却步。
“老板,你今天这是起猛了啊,居然卖龙虾?”
“别瞎操心啦,一会儿准有人来买。”
夏鱼掂着锅,锅里是两份同时炒的炒饭,“活龙虾嘛,卖不掉就养水缸里,不影响。”
“倒是。”
炒饭出锅。
“来,你们的炒饭。”
【收款74元。】
……
只要一个摊位有了名气,生意怎么着都好做。
夏鱼也看微博本地帖,也知道自己现在已经是一个小网红摊子了。
除了博主以外,慕名而来的食客也不少,其中总有几个不差钱的家伙。
这是摆摊时间长了总结出的经验。
所以他闲适地炒着饭,并不担心龙虾的事情。
摆摊日久,排队的长度也达到了一种平衡。
队伍比过去短了,但销量并没有发生任何变化,每天米饭见底的时间也基本和他炒饭的速度相吻合。
一来是对老顾客而言新鲜感已经过去,大家也会把排队的时长考虑进去。
二来,是夏鱼真的为这个口岸招来不少新的流量,来了不少有实力的新摊子,选择也多了。
当然,新来的摊子没人跟夏鱼抢生意,毕竟实力的差距实在太大,他们会卖点特色的主食,比如石锅拌饭这一类,慢慢就形成了相对完整的品类。
后来,菜贩和水果游商队伍又壮大了一波。
博主拍夏鱼时,总也免不了要展示一下心悦广场的全景,人家自然能看到这里越来越多的人气。
摊主多了,凑热闹的客人就多了,凑热闹的客人多了,摊主的生意就慢慢变好了。
人聚财聚,其实是一个水多加面,面多加水的过程。
最后夏鱼摊子前的队伍,就达到了一个微妙的平衡。
排队时长,大家都能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