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件事情,乍一看是赵光祖更胜一筹,可实际上,卞学道也算不上输,因为对方并没有任何实际上的损失,反倒是因为他参与了进来,王上变得更加迷信了。
第三点,主人公还是赵光祖、卞学道、王上、市井百姓,只不过这次,还要算上洪景舟以及一些在背后做事的人。
祭祀大典之前,卞学道故意装病,将一个大好的机会拱手让给了赵光祖,这看似是蠢笨的一手,实际上却大有深意。
首先,这个机会,赵光祖无论如何都不会放过,因为这并不是什么阴谋诡计,而是实打实的阳谋。
若是赵光祖放弃机会,那么此前他打造的上达天听人设,便会直接崩溃,此后也将失去话语权,无论卞学道提出多么不合理的提议,只要以神灵的名义开口,就都会无往而不利,而他,这个已经人设崩溃的人,无论说什么,都会显得苍白无力。
所以,赵光祖不得不接受祭祀大典的主祭一职。
当然赵光祖接受,并不完全是因为拒绝的坏处,更是看到了接受的好处,只要他能顺顺利利的主持祭祀大典,并圆满结束,那么从今往后,他也可以顺理成章地打着神灵的名义,去向高丽王进言提议。
但他毕竟没有十足的把握,能够引发神迹。
所以,赵光祖无论如何都会留一个后手,即,找人伪造神迹。
这是不得已而为之。
错误,也正好出现在这里。
祭祀当天,神迹出现了,这本是好事,可问题在于,不光是他安排了人,洪景舟同样安排了人。
并编造了走肖为王的谎言。
打那以后,原本就埋藏在高丽王心中怀疑的种子,就开始生根发芽。
再说回第二点,明面上,赵光祖借神灵的名义推行便民利民的政策,又将好名声全都推给了高丽王和神灵,可这件事的背后,同样有洪景舟的影子,洪景舟做的事情,并非是栽赃陷害,而是向百姓告知真正的好人是谁。
至此,赵光祖获得了造反的前提条件之一——上随天意,下应民心。
可只是如此,还远远不够。
仅凭一个赵光祖,哪怕再加上他身后的士林派,想要造反,也是绝无可能。
兵权。
这才是造反最不可或缺的东西。
士林派虽说也有位高权重的官员,但多是一些学究,掌控的是刑罚礼教的相关部门。
兵权,从始至终都把控在勋旧派的手中。
若是赵光祖没有笼络勋旧派内掌管兵权的重臣,高丽王很难真的相信赵光祖要谋反。
而就在这个时候,沈贞行动了。
尽管是出于一己私利。
可他的刺杀以及不辩驳不解释,却实实在在的为赵光祖的谋反嫌疑,补上了最后一块碎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