罚几个月俸禄就顶天了。
可作为一等靖国功臣、南阳君,洪景舟会差那些许银钱吗?
因为几个月的俸禄,就将洪景舟得罪了,非但没有将对方的注意力转移走,反而会适得其反。
二、洪景舟没有主动开脱,他进宫就是去献神像的。
要是这样的话,那情况可就真的糟了。
举过去的例子可能太过复杂,简单来说其实只有一句话,赵光祖并不怕洪景舟谨慎,就怕对方一反常态。
那说明,洪景舟已经让他有些看不懂了。
好坏参半。
要么对方老糊涂了,要么对方有什么不为人知的谋划。
赵光祖毫无疑问更倾向于后者。
说实话,这两种可能,赵光祖更希望是前者,他讨厌未知。
“不行,还是要找个理由进宫。”
想了想,赵光祖从自己的书架上,拿出了一本儿童启蒙着作《小学》。
倒不是他早有想过有这一天。
而是他立志建立出一个大同社会,所要做的事情实在太多,他只能依照轻重缓急划分,一步步朝着自己的理想进发。
颁布推行刊印有益教化之《小学》等书籍,便是他在说服王上革除昭格署后想要做的事情。
为此,他没少进宫为王上讲经。
如今正好借着这个理由,进宫一探究竟。
时间不等人,赵光祖并未向洪景舟那般,等着侍女前来服侍更衣,而是自己匆匆忙忙穿好了衣服,只是在出门前,专门找人检查了自己的着装,确定没有失礼之处后,才乘上马车,朝着王宫进发。
等到赵光祖抵达王宫的时候,正好看到被小公公送出来的洪景舟。
见到他从马车上走下来,洪景舟还朝他笑着点了下头。
虽然是老对手,可二人无论是在公共场合,还是私下见面,都十分注重礼节,并不会出现破口大骂等有失风度的情况。
赵光祖也礼貌笑了笑,算作回礼。
而后才朝着王宫走去,抵达宫殿外,便恪守礼节地站在原地,等着小公公前去通报。
不多时,他就等来了王上的传召。
走进宫殿,赵光祖行过礼后,王上正按着一本书,看向他的眸光也有些闪躲,明显是心虚的表现。
赵光祖看出了这一点,却没有主动提出,而是将自己的来意表明。
高丽王耐心听完之后,很快就同意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