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竟是来要钱啊,不是啥光彩的事。
作为旅长,人家肯定是希望下面的单位事越少越好,还能把本职工作做好。
哪个领导也不希望自己手下出个事逼,动不动就来给上面出难题。
像陈钧这种,更是动不动像是抄家似的过来,脾气再好的领导,也扛不住。
但没办法,合成营组建本来就是烧钱的,不管是战车,还是训练的弹药,油料,就是比其他单位高得多。
目前合成单位少,没全面铺开前,一营的支出自然就显得夸张了。
更何况从2014年开始,军部JW就已经发布过,全军全面推行军费绩效管理工作,着眼花钱必问效。
低效必问责,优化财力资源配置,改进经费支出管控,努力实现效益最大化。
说白了,就是要求每一分军费,都要花在刀刃上,对没有实现绩效目标要求,经费使用低效的单位和个人,还会依照有关规定给予处分。
现在都2016年了,这份通知已经发了两年,深入到各单位,就算是迎合军改的大动作。
军费支出方面也不会让毫无节制的整啊。
会议室内很静。
陈钧杵在原地不动,政委和参谋长坐在沙发上慢慢品茗茶水,除了偶尔的两声交流外,就只剩下旅长翻动文件的声音了。
文件中陈钧也没写太多哭穷的内容,而是结合当下一营八个连队协同作战时,在侦查方面的问题。
详细阐述了13套微型四旋翼无人机所能达到的效能,用全营机动的方式展示无人机在全程赶路时的无力感。
整体上怎么说呢。
陈钧料想中的合成营出动,可以用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来形容,这是古代作战的说法,粮就是粮食,草一小部分指草料,绝大部分指的士兵睡觉铺在身子底下的草席。
放在合成营粮草先行肯定就不是这两种了,代指的就是无人机。
机动作战时,咱就不说铺天盖地的撒出去吧,至少全方位防护,侦查范围扩大到五至八公里范围。
这是最基础的。
否则在地形不熟,又没有卫星实景导航的情况下,这么庞大的机动单位,很可能会因为侦查能力不足,而延误战机。
遭遇敌方火力,不能及时传回消息,合成营的作战压根就施展不开。
合成本就是信息化时代下的产物,缺少了无人机这个环节,各方面就会大打折扣。
可眼下全营就13套无人机,适合远距离机动。
这种情况别说全方位,哪怕能够保证前行的方向不出问题就不错了,一旦遭遇袭击,无人机损毁。
连持续保证战斗力都不能。
陶军明一开始看着陈钧写的文件内容,觉得还挺有道理,可看到下面需求清单时。
陶旅那脸色,瞬间就黑了。
微型手抛无人机×30套,自杀式四旋翼微型穿越机×28套,末敏弹头巡飞弹×28架,车载式无人机×2辆。
就这配置,特么组建个无人机营都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