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此,也激发了湖南境内几乎所有读书人的不满。】
有人可能会说,书生造反三年不成,要读书人有啥用?
事实上,这也是许多底层出身的太平天国高层心里之想法。
但别忘了,读书人在大清可是一个庞大的阶层。
如洪秀全一般屡次考试落第的是读书人,但考中秀才、举人、进士的也是读书人!
从大明到大清,三百多年的科举,围绕着秀才、举人、进士这些官员阶层,在地方上形成了无数的士绅家族,也就是俗称的“地主阶级”。
这些地主阶级,他们遍布整个大清,掌握着大清几乎所有的人口。
他们的一切,本质上就是从科举功名而来。
而科举功名,是必须要依靠儒家的四书五经,三纲五常作为根基的。
杨秀清拆毁孔庙,宣誓毁灭儒教。
这对于地主阶级来说,就是在掘根!
没有了儒家思想、理论、典籍,这些地主阶级就会瞬间成为无根之萍,轰然倒塌。
祖祖辈辈积攒的所有财富、权力,都会彻底消失。
夺人钱财犹如杀人父母。
对已经和儒家完全绑定在一起的地主官绅阶级而言,杨秀清拆的是孔庙吗?
拆的是这些地主官绅的身家性命,拆的是他们子孙后代的未来!
【拆毁郴州孔庙,在很多历史书籍的记载上仅仅是一句话,最多也就是一段话。】
【但这个标志性的事件,象征着新生的太平天国放弃了数百年以来臣服并支撑了历代王朝的科举士绅官员阶层,转向以农民、百姓作为主体建国。】
【而这,注定将会对太平天国和大清的博弈过程产生极为深远的影响。】
大秦世界。
西汉世界。
贞观世界。
大明世界。
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明太祖四位皇帝几乎异口同声地说出了同样意思的话。
秦始皇摇了摇头:“太平天国必败无疑。”
汉武帝哼了一声:“洪秀全和杨秀清终究还是泥腿子,成不了事。”
李世民叹了一口气:“可惜了,看来大清不会亡于太平天国之手。”
朱元璋嘴角撇了一下:“冯云山之死,果然还是损害了太平天国的大脑!这下他们赢不了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朱棣疑惑地开口道:
“父皇,太平军实力这么强,没理由会输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