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k小说网

三K小说网>嬴政老朱气疯了 在线阅读 > 第656章 汉武帝的集权政策刘邦为酷吏叫好刘恒恍然大悟(第3页)

第656章 汉武帝的集权政策刘邦为酷吏叫好刘恒恍然大悟(第3页)

这个制度是专门给两千石以上高官开后门的,每一个两千石高官都可以无条件推荐一个儿子当郎官。

在出任两千石官员时间超过三年后,还可以额外推荐第二个“同产子”(和第一个儿子同一个母亲所生的)为郎官。

比如大名鼎鼎的苏武,他爹苏建曾经跟随大将军卫青出征匈奴有功,封平陵侯,任代郡太守,就先后推荐了苏武三兄弟都当上了郎官,从此出仕。

“任子”也并非一定要推举儿子,可以推举亲兄弟。

和苏武一样史书闻名的霍光,就是由亲哥哥霍去病以“任子”制度推举出仕。

如果觉得这就完了,那就错了。

还有一个选拔制度,叫做“资选”,又叫做“纳资”。

顾名思义,就是用钱买官。

这个制度是刘彻老爹汉景帝创立的,年轻刚刚继位的刘彻其实并不把它当回事,仅仅是保留下来,在很长一段时间都没有使用。

所以并不是说没有了科举,朝廷选拔官员的制度就少了。

刘彻对察举制度进行了梳理和系统性的创新,让汉朝选拔官吏有迹可循,整个选拔制度稳定下来,不再像之前那么混乱无序。

从他往后直到东汉灭亡,察举制度基本上只是微调,并没有做什么太大的改变。

这是刘彻的巨大贡献。

但凡事都有两面性,察举制固然比之前汉初三代皇帝的选拔更优秀,可也有它的弊病在。

可以看到察举制度的名目虽然很多,但想要符合要求,要么有极其出众的才能,要么有极其出众的名声,要么有极其出众的投胎技巧,要么有极其出众的家财。

总言而之,没权、没爹、没钱,基本上是没啥机会的。

整个王朝的官职,基本上都被贵族、官员、大儒垄断,富商们偶尔能给儿子弄个出身,老百姓就洗洗睡吧。

在稳定察举制度之中,刘彻同时还在集中精力做一件大事。

削弱相权!

汉朝在黄老思想的主导下,丞相的权力是非常巨大的,属于实打实法律规定的“副皇帝”。

陈平就曾经说过:“宰相者,上佐天子理阴阳,顺四时,下育万物之宜,外镇抚四夷诸侯,内亲附百姓,使卿大夫各任其职。”

根据书籍的记载,皇帝如果坐马车过来,其他文武百官迎接,皇帝可以不下车。

但如果是丞相迎接,那么皇帝必须下车对丞相还礼,然后再上车继续前行。

一旁的随从谒者还要高声称赞:“陛下为丞相起!”

在刘邦时代,老刘的经验和能力摆在这里,萧何这个丞相权力虽然很大,但总体来说皇帝还是稳压丞相一头的。

到了汉惠帝刘盈时期,曹参接任丞相后,情况就不一样了。

曹参当了丞相,基本不处理政务,每逢有什么大事,直接下令:“按照萧丞相在世时的规矩办。”

其他时间,就天天在家喝酒。

有人想要找曹参觐见,曹参直接拉着人家喝酒,喝到醉了就送客。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