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等兵力,摆开正面对抗,我们不可能是明军的对手。”
胁坂安治嗯了一声,道:
“明军是主动撤退的,我们如果北上追击,明军摆开阵型迎战,我们胜利的希望渺茫。”
其他将领们纷纷点头,表示赞同。
从万历二十一年打到万历二十六年,这么多年的时间,倭军和明军之间的实力对比,各自心中早就已经有数。
最直观的体现就是,每一次双方真刀真枪的摆开阵型正面对轰,倭军一次都没有赢过!
这种情况下,明军并非败退,只不过是主动撤兵。
倭军将领们怎么敢追击?
嘴巴长在加藤清正身上,爱怎么说怎么说。
但其他人谁还不是个大名、诸侯了?
谁也不傻!
毛利秀元见状,只能无可奈何地说道:
“既然如此,那我们就把捷报送去给关白,由关白做下一步的定夺吧。”
倭国。
老迈的丰臣秀吉正在调兵遣将。
“船只都准备好了吗?三天后即刻启程,前往朝鲜援救加藤!”
【在得知加藤清正被包围于蔚山之后,丰臣秀吉第一时间做出了反应,打算领兵亲征朝鲜,救援加藤清正。】
德川家康快步而来,交给丰臣秀吉一封信。
“关白,是蔚山城的捷报!”
“捷报?”丰臣秀吉又惊又喜,拿起信拆开阅读。
看到一半,他呵呵大笑起来。
“好好好,蔚山城下斩杀一万明军,迫使明军撤退,简直是太好了!”
但紧接着,当丰臣秀吉看到最后的那段话,又皱起眉头。
“大捷,但是不愿意追击?”
这位老辣的倭国统治者,立刻就从毛利秀元那扭扭捏捏的文字中察觉到了不妥。
丰臣秀吉想了想,将信递给德川家康。
“看看,然后发表你的意见。”
德川家康仔细地阅读完了这封信,又思考了好一会,这才开口道:
“或许是因为天气过于寒冷,大名、诸侯们都不愿意重蹈几个月前的覆辙了。”
丰臣秀吉嗯了一声,淡淡道:
“那就再看看吧。对了,国内集结的军队都散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