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面的衣服上身叫衣,下身叫裳。
圆形袖子象征圆规,方形领子象征方正,背部中线一贯到底,象征走直道。
经过南北朝之后,在隋朝圆领开始正式成为官员常服。
这种款式在唐朝最盛行,明朝时期,圆领袍和官服进行了结合。
古代官员三品以上穿紫色,四品、五品穿绯红色,
六品、七品以上穿绿色,八品、九品穿青色。
古人穿的衣服简单概括就是宽袍大袖,宽松自由。”
吴辉说,“我对古代男子的服装不了解,只觉得当官的都穿长袍,腰上系一个腰带。”
花池说,“古代汉服有两大类型,就是上衣下裳制和衣裳连属制。
我们经常说衣裳这个词。其实古人把上半身的衣服叫衣,下半身的穿着叫裳。
上衣的形状一般是交领右衽,就是衣服有对襟,左边的衣服边缘压在右边衣服的上面系扣子。像大襟衣服的样子,或是旗袍的系扣方法。
下裳类似围裙,在系腰间系一根带子。
吴辉问,“上衣下裳制和衣裳连属制有什么区别?”
花池说,“刚才给你讲的就是上衣下裳制;衣裳连属制就是一块完整的大布料制成长袍,不会从腰间分开。比如我们穿的呢子大衣,风衣这种,就属于衣裳连属制。”
吴辉说,“我看古代男子至少穿三层长衣服,不知道有什么讲究。”
花池说,“古代男子汉服的基本组成是,头戴冠或头巾,上身穿内衣和衫襦或袍,下身穿裙和裤,脚上穿鞋、靴和履。
穿衣服的时候,先穿内衣,再穿上衣,裙裤、系衣带、再穿外衣、袍衫,然后穿鞋靴,最后戴冠,或头巾,或帽子。
古人没有毛衣或帽衫这样的东东。他们的内衣也叫里衣,相当于我们的睡衣,或是浴袍的样子。
外面再穿上衣下裳,最外面是袍服,就是长袍。
吴辉问,“古人的服装还有什么说法?”
花池说,“古人的衣服还可以被细分为四种类型,就是衣裳制、深衣制、袍服制、襦裙制。”
吴辉问,“什么是深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