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给大明那些出海的海商捎上几句话,还是很轻松的。
不到几日。
只要是还在大明的海商,都听到了那些话。
甚至于那些也准备出海的士绅,也都被家中的商贾急忙禀报了这些话。
“那位定国公的这话是何意?”
“定国公是何意?”
“难道,是陛下授意的?”
“但是,陛下已经有了海贸商会……”
“……”
不过,在苦思了几日,甚至还向沈庄询问了几次,都是同意的回答之后。
一些商贾,便率先做出反应。
“我等同为大明子民,不应看着大明有难,而不去救!”
“可是,若是多运一船粮食,我等便少赚数万,甚至十多万两银子!”
“若是能凭此,进入那位定国公,或是陛下的眼中,哪怕是少赚一百万两银子,那也是大赚不亏!”
“诸位莫要忘记,我等儿时,家乡大旱,出现的饥荒……”
“听赵兄的,此次出海,便找机会多收一些粮食,运回来!”
“哈哈哈……”
有商贾响应,自是有商贾置之不理。
“饥荒与我等何干?”
“正是,大明富裕,也和我等无关!”
“只要我等赚下钱,也不是没有可能,与那梁道明国王一般,占地为王,为子孙留下荣华富贵!”
“是极,是极……”
……
“郭卿竟然有如此心胸与见识……大明有郭卿,真是大明之福啊……”
奉天殿内,朱棣看着锦衣卫禀报,满脸欣慰。
同样,下方,太子朱高炽,也是满脸喜色。
不过。
紧接着,再看着北方大同的奏禀,朱棣脸色又直接阴沉了下来。
“这个混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