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道:“国子监如何培养士子,尔等就如何培养将校!”
“国子监?”
徐辉祖与李景隆又是一惊,随即反应过来,指着他二人,满脸惊诧。
“陛下,您是说让微臣等人培养?”
朱棣反问道:“难道,你们想要让咱来当夫子,给那些兵将们上课?”
“微臣不敢!”
李景隆缩了缩脖子,连连摇头。
说着,脸上又满是迟疑。
“可是陛下,微臣乃是等人还不知如何教导培养兵将啊!难不成,让微臣等人教他们如何练习骑射刀枪?”
“这……”
朱棣眉头微皱,看向一旁的郭安。
“郭卿你来说说,该如何培养兵将?”
郭安一愣。
不过,这会徐辉祖与李景隆已经看向郭安,眼中更满是疑虑。
他们认知中,郭安虽是以功勋封侯,但更多的功勋还是匠造发明与谋策。
而现在,让一个以工匠技艺与招财著称的文臣,来教导他们如何培育教导将校?
怎么想,都是怎么不靠谱!
朱棣解释道:“此兵校,便是郭卿向朕谏言,并一力负责建造起来的!”
徐辉祖与李景隆的神情这才有了些变化,看向郭安满是诧异。
朱棣又看向郭安,“郭卿,你肚子内肯定有些东西,正好魏国公与曹国公在,你便随意说吧!”
“微臣遵旨!”
郭安微微拱手行礼,思索片刻,便开口说道:“回禀陛下,微臣认为,军中将校要排兵布阵,盘算粮草辎重,便应如同国子监那些士子一般,读书识字,学兵法,学排兵布阵,安营扎寨,学术算,学看天时地利……”
“另外,兵校的夫子都应为军中威望极高的老将,或是作战经验丰富的老将,这些老将可在兵校内给一众年轻有些兵将讲课,讲解他们的各种作战经验,甚至也要讲解如何在战场上保命……”
“陛下,魏国公,曹国公,我虽不通军政。
但也知,为将者,不仅需要超强的骑射武艺,还需懂兵法,懂天时地利……
因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