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放心,俺们会将你们的粮食也都刨出来,放在你们的邻居,或是别处用火堆烤干,绝对不会让这场大雨将你们的粮食糟践了的……”
“你们是燕山卫?俺家大儿是否也来了?”
“……你家大儿也是燕山卫?”
“俺家大儿名叫杨大喜,也是燕山卫,就在燕山中护卫里面呢。
自是自从他去年跟着郭长史出征,今年年初回来一趟,再也没有回来了,你们可是中护卫的军爷?可有俺家大儿的消息?”
“老丈,俺们是右护卫的……”
“老丈你放心,你家大儿既然也是燕山卫,那便是俺们的老叔,你先带着你孙子一边歇着,俺们将你的粮食一粒都不丢的给刨出来!”
“能不能先将俺大儿的媳妇给刨出来?”
“你的儿媳妇?……在哪?”
“就在你们脚下……”
“……”
……
在北平城周边的各个乡村之中,都是如此。
只要是贫瘠的村落,都会有一队队燕山卫路过,每一队燕山卫都由一个总旗,或是小旗。
发现房屋倒塌人家,又或者有遇到洪水的村子,这些燕山卫一个个便都冲了上去。
或许,他们一开始的时候,是为了燕王朱棣给与的那每日二百钱的赏赐。
但是,当他们从那些倒塌的房屋下,刨出一个又一个的活人出来,甚至还有一些是他们燕山卫自家弟兄的家人……又或者,刨出那些农户辛苦了一年,种出的粮食……
看着那些人对他们那浓郁的感激神情,甚至要将他们家中的所有钱财,都交给他们,用来感谢他们的救命之恩后!
这些燕山卫内心缓缓的流出一股热血,浑身都充满劲头,身为燕山卫,当该如此!
不仅可舞动钢刀,驱逐征讨那些北元蒙古人。
还要在这般天灾之下,解救他们的乡邻与家人。
……
一连五日。
燕山三卫,八千兵卒,一直都在整个北平府的各个州县,解救遭灾百姓。
同时,还有各个衙门的衙役,许多慕名而跟上的青壮,也都跟在那些燕山卫身后,在整个北平府浩浩荡荡的行事,解救出上千百姓。
到了第六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