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每一个官员背后,都牵连着成百上千个读书人。
郭安觉得北平府、应天城,还有顺德府,再加上道衍和尚四面开花,不用半个月,整个大明北方地区都知道燕王府出现老花镜之事。
自然而然,也就知道燕王要建造一百多亩书院之事。
那么,书院缺夫子、大儒,还缺书籍之事,也就会在整个北平府传开。
果然不出郭安所料。
在给聂子实送去老花镜不到两日,便已经有一些官员前来相寻,自然是为了那老花镜。
看着面前黑压压一堆布政使司、按察使司、都指挥使司……等北平府官员,郭安一脸苦笑。
“诸位上官,同僚,非燕王府小气,实在是老花镜看起来简单,但制造起来需要极其繁杂的工序。
一日,才能制造出几副来。
因此,诸位可先将各位所需老花镜的度数留下。要是尔等不知度数,可将所需之人的年龄留下,本官先给诸位排着队伍。
等到过上几日,给对书院有贡献的读书人、士绅、商贾制造完成之后,咱便尽快给诸位制作老花镜。”
“什么,我等还需排队?”
“甚至,还要排在那些士绅、商贾之后?”
“郭长史怎能如此羞辱我等?……”
顿时,便是有官员不满了。
郭安仍是一脸温和笑容,“诸位上官要是有何不满,可去寻燕王殿下。
只要燕王殿下给诸位优先权,咱一定不会有任何拖延。”
“……”
一众官员都一脸无奈,要是能找燕王,还来找你?
气氛尴尬了半晌后,一个官员忍不住再次出声问道:“敢问郭长史,如何才算是对书院有贡献呢?”
听此,一众官员也都下意识的看向郭安。
“这……”
郭安眉头微皱。
恰好,这时一位头发苍白的乡绅在一个书吏的带领下,走了进来。
“启禀郭长史,这位张老员外捐献一百本典籍,且都是我燕王府内没有的典籍。”
郭安顿时一脸感激的朝着那位张员外拱了拱手,“本官代替书院多谢张老员外的捐献。”
那位张员外顿时满脸惶恐的回礼,“郭长史万万不敢如此,折煞老朽了。”
“无碍,无碍。”
郭安满脸温和的摆了摆手,便问道:“张老员外前来寻本官,可是想要一副老花镜?”
张员外连忙一脸期待的看向郭安,“郭长史英明。”
郭安直接对着一旁的书吏吩咐道:“你速带张老员外前去试验眼睛昏花的程度,给张老员外选上一副满意的老花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