黛玉心有戚戚,“这不拘男女,成婚之后就都不一样了。像是姐妹们,以前大家住在同一个府邸,便是不在同一个院子,早晚也总能见面。
可嫁人之后呢,大家都要分心关心夫婿,适应新的生活,旧日的姐妹也不能时常见面,有时候我都感觉我们关系开始淡了。”
宝玉不觉得黛玉这是在小题大做,反而有几分赞同,“我们都是如此啊。以往我们还没有成亲,我读书之余多是惦记二姐姐在张家过得好不好。
可等我成婚之后,仅有的一点时间我要操心我们自己的小家,二姐姐跟四妹妹都出嫁了,我分给她们的心思便更少了。”
尤其是有了孩子之后,就连他们夫妻这样安静地说说话的时候都少了,更别提去操心其他姐妹了。
顺着这个话题,黛玉便说起了迎春之前被她婆母明里暗里催生的事儿。
“我原以为张老夫人能看在宫里娘娘的面子上对二姐姐客气些。毕竟当初还是皇后娘娘先看重了二姐姐。可没想到张老夫人自己好似并不是很满意二姐姐。”
黛玉自从认识到这一点之后,对张家人的看法就变了。她也知道世人重利,可事情做到张老夫人这份上的,还真是少见。
宝玉拍拍黛玉的肩膀,开口解释两句:“倒也不是我在为二姐夫开脱,实在是二姐夫当初已经决定留在翰林院多历练两年,可偏偏后头我也考了进去。
所以二姐夫便要避嫌外放,此事确实跟我也有些关系,张老夫人认为是我耽误了二姐夫的子嗣和前程,也不算全然无理取闹。”
黛玉心疼宝玉跟迎春,对那张老夫人可没什么好印象了,听宝玉这样说她便反驳道:
“纵使你真有些耽误了姐姐姐夫。可那张老夫人在老家不是早做了祖母,孙儿孙女也不知抱过几回了。况且他们张家读书的子弟也多,所以啊,她怕是无端生事呢。”
宝玉轻叹一口气,忽略掉什么前程的说法,道:“咱们自家人当然知道不拘男女过早生子对身体并不好,对孩子也不算好,可外头的人都不知道啊,他们只管催着儿女要孙辈,甚至直接插手儿女房中事的也多,我看二姐姐心思坚定,二姐夫也不是不讲道理之人,咱们只管看他们夫妻过得好就成。”
黛玉也不好说什么了,私下里议论别家后宅本来就不是什么光彩的事,况且对方还是一个长辈。
宝玉见她情绪低落,便拿惜春来转移话头,“我看四妹妹如今倒是过得很好,世子寻常做事也跟她有商有量的,便是忠顺亲王对她也多有赞誉,倒是让咱们白担心了一场!”
黛玉想起出门看到过的忠顺亲王那行状,不禁捂着嘴笑了出来,“对王爷来说,只要能吃好喝好,年节过后家里还有钱财剩余,便是晚辈他也愿意供着呢。”
忠顺亲王是京城里出了名的头号浪**子,随便拉一个人出来,都能说出他最近包养了哪个戏班里头的台柱子。因为惜春能管得住他,宫里对惜春也甚为满意。所以惜春如今可是贾家最出名的姑奶奶了。
这要不是王熙凤家的萋姐儿还小,贾家的门槛怕是都要被冰人媒婆给踏破了。
宝玉夫妻俩又说笑了一会儿,等到都躺在**了,谁也没提远嫁福建的探春如何。
但他们都知道贾环在江南借着王晴的名头,给探春撑过两次腰,贾琮虽然不敢把事情告诉王晴,但跟他们夫妻提一嘴还是没问题的。
黛玉虽然遗憾探春远嫁,且夫婿不是什么有前途之人。但她认为若是探春真有能耐跟心气,能把夫婿**出来也不错,便是夫婿不成,她还能好生教导孩子不是。
贾母跟她说过,南安郡王本人当初还另外派人来考察过探春,说明南安郡王本人是真看重探春,只要她稍微能让南安郡王满意,便是将来分家,南安郡王也少不了他们夫妻的银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