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的抗联战士们,这时一脸兴奋。
终于到了他们心中的抗战革命圣地。
看着荷枪实弹,一水的日式装备,军容整肃,站岗执勤的抗联战士们。
这些排队等待审查的抗联战士们,则无比羡慕。
光人家身上背的那崭新38大盖,腰间三个装得满满的子弹盒,就太让人羡慕了。
回头看看自己身上背着的老套筒或者猎枪,不免有些感到自惭形秽。
为了快速审查新来的抗联战士,东城城门口同时摆上了6张桌子。
每一张桌子后面坐着两名抗联政工干部,负责审查这些新来的抗联战士。
这种审查在紧张而有序的进行着。
真正的抗联战士对这种审查充满期待,他们迫不及待的要加入抗联纵队。
审查的问题很简单。
就是问所在部队的番号。
他们所在部队的指挥官名字和样貌。
答得出来的初步过关,答不出来的立马被逮捕。
连自己所在部队的指挥官都不知道的人,是什么货色?显而易见。
尤其抓小鬼子特战队员,那是一抓一个准。
他们虽然会说流利的东北话,但是腔调中始终带着鬼子味儿。
只要一张嘴,多半都会暴露。
满洲国间谍想混进来也相当不容易。
他们即便答得出指挥官的姓名,也很难说出指挥官的样貌。
甚至还有同一个部队的抗联战士过来指认。
越朝后审查,越简单。
整个东三省的抗联队伍虽然很多,但长期审查下来,就那么些队伍,他们的指挥官就那么些人。
所有大小指挥官的姓名,年龄,各种特征,早已让审查人员烂熟于胸,并整理成册,对号入座。
凭着接受审查者的回答,他们多半可以判断出这些被审查者的真实身份。
在漫长的等待之后,终于轮到路人甲了。
路人甲长吸一口气,神色平静的走上前去,站在了桌前,开始接受命运的审判。
“姓名?”
“王大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