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的人数太少,建立起的防线,根本撑不住安国大军的进攻。
金国人的弓箭厉害,可并不是每个士兵都能拉强弓。
普通的弓箭,根本射不穿安国的盾牌。
而短兵厮杀时,金国人的弯刀,打不过安国人的大刀。
也许,或者仅仅,金国人的优势,便只在骑兵。
宋国南北两朝总计三百一十九年。只从数字上看,就知道宋朝的顽强。
可如此强大的宋朝,在辽国人,西夏人,金国人,鞑靼人面前,总是吃瘪。这是为什么呢?
少马!
两条腿在北地,你能跑过四条腿吗?人越多,失败的越快。
没有供给能力,人吃马嚼的损耗,一旦负担不起,不用敌人来打,自己就闹起乱子。
所以,为了不重蹈覆辙,规避这个风险。潘小安早早就做了准备。
他组建强大的运输军,由潘忠统领。从海运的海船,水运的水船,陆运的驽马,骡子,骆驼等等。
而在边境军事据点建立仓储,不计成本的将食物和兵器储存。
所有的一切,都是为了这一天。为了战胜这些打得过就拼命杀,打不过就拼命破坏的野蛮人。
红峰东谷被琼英打通。
琼英派人向潘小安禀报。
为了安稳士兵们的心,潘小安的中军大帐,用了明黄的帐篷。
他的营前,竖起了镶着金边的大旗。
潘小安理解,却不想这样做。但他还是做了。
人的思想观念,不可能一天养成。民主意识,个体觉醒,怕是百年也难以培养出来。
而当下,潘小安需要快速的凝结士兵们的力量,让他们有共同的坚守。
这一面明黄旗,是大家共同的信仰。
士兵们看到大旗在,他们的心就在。这是件很玄妙的事情。
“报,琼英将军打通红峰东谷。请安王指示。”
“传,契丹铁骑先一步出谷。”
“传,前军大队紧随骑兵出谷。”
前军大队就是各路投诚的势力。这股势力最分散,人数也是最多。他们的路子也最野。
打下上京城后,潘小安打算将他们留在北地。
这些人不服管教。带回到中原,平添乱子。让他们戍边,反而是物尽其用。
当然,这也是那些人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