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天寿不知道从哪里来的,但潘小安已经来了。
潘小安熟读历史传记。他发现了很有意思的几个现象。
首先是,流贼并不强大,他们只是靠着人多。
这些吃不上的人,除了一股狠劲,能有多大力气?
在官兵的武器都不精良的时代,这些流贼很多都是拿着大木棍。
那么问题来了,他们为什么还是成了气候呢?
其实,成气候的真的不多。多数都是被剿灭了。
这就有了第二个问题:剿匪者没出力
养猪卖钱,便是这个道理。
流贼剿灭了,用什么理由要银子呢?用什么来刷功劳呢?
第三就是变主动为被动。
朝廷派下来的人,府县并不认可,也不配合。
他们收复一个府县之后,便分兵把守,兵力分散,没有了战斗力,也没有了活力。
兵行如水,守土之责就交给文官好了。
潘小安在凤凰郡短暂休息几日,便带兵向北。
他要把盘踞在李小二寨的郑天寿一伙人剿灭。
郑天寿探知了潘小安的行军路线,指挥兵丁要在山下设伏击。
还没等他的伏击圈设好,廖望的骑兵就杀了出来。
郑天寿恐慌,这骑兵是从哪里来的呢?
他骑在马上,远远看着一人骑着黑马向他杀来。
郑天寿横刀立马,“来将可留姓名!”
潘小安手拿玄铁锏,“大宋小农民潘小安。”
“小农民?潘小安?难道不应该是定远将军潘小安吗?”
郑天寿也不管那么多,他举刀拍马相迎。
朴刀与玄铁锏相撞,发出当的声响。郑天寿的朴刀险些脱手而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