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赵鞅有好几个儿子,立谁呢?
这事对赵鞅来讲不难,因为他手下有世界顶尖的相士,姑布子卿。
赵鞅对姑布子卿叫道:“先生,今关于世子一事,伯鲁虽为嫡长子,但这些年来游手好闲,不思进取。
我担心如果赵氏家族交到伯鲁手里,会因他而毁于一旦。先生务必帮鞅仔细看看,我的这些个儿子中,谁可以重点培养。”
赵鞅的嫡子们都进来了,姑布子卿仔细看了这个,认真看了那个,看面相,看背相,忙乎了一阵后,叹了口气道:
“主公,恕臣直言,无一卿相之材,亦无一将帅之材。”
赵鞅急了:“先生的意思是,赵氏走向末路了吗?”
姑布子卿微微思索了一会,道:“主公不是还有几位庶子吗?臣记得曾经有一次看过一人的背相,当时觉得此人可为卿相良将。但还需要再仔细相面,才可以最后结论。”
于是,赵鞅的庶子们都被叫了进来。
姑布子卿认真看了每一个人后,把赵无恤拉到赵鞅面前,欣喜道:“恭贺主公,这一位,不但有卿相之相,更隐隐透着诸侯之气!”
姑布子卿在当时列国诸侯中相面的技术那是无人可出其右,他的结论,就这样成了赵氏家族未来接班人选的最后决定。
这事不径而飞,传遍了列国诸侯。
时时关心时势的孔子当然知道此事,他从此记住了晋国相士姑布子卿。
孔子更知道,不是谁都可以求得这位当今世上相士界的顶尖高手亲自相一次面的。
此时姑布子卿主动要为自己相面,孔子惊喜交加。
要知道,孔子自离开鲁国后,一直郁郁不得志。
后世都在说孔子周游列国,其实周游个毛线,孔子纯粹就是流浪于列国。
那就让姑布子卿给自己好好相一次面吧,看看自己的未来到底在哪里。
姑布子卿认真端详了孔子一番,然后,请求孔子转过身去,让孔子慢慢往回走。
孔子一一照办,一直走回到颜回、仲由站的地方。
仲由悄悄问孔子这是怎么一回事,孔子难掩内心的欢喜道:“姑布子卿,最伟大的相士,正在替我看相呢。”
说着,姑布子卿也跟着走了过来。
仲由担心姑布子卿不知道自己的老师是大名鼎鼎的孔子,怕他说一些不利老师的话,便迎上上去,问姑布子卿:
“先生,刚才您看的正是孔夫子,您看了孔夫子的相,能先跟我讲讲吗?”
姑布子卿故作高深地点点头,对仲由道:“原来是孔夫子啊,难怪啊难怪。这是圣人之相,孔子有尧之额,舜之眼,禹之脖,皋陶之嘴,综合了先古四大圣人之相。”
仲由听得心花怒放,姑布子卿继续道:“刚才,我见夫子迎面走来,器宇轩昂,有王者之气。只是遗憾啊。”
仲由急了,遗憾就意味着有所不足,也许这正是老师这些年来流浪江湖郁郁不得志之原因,便一定要姑布子卿先对自己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