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很多没有借到书的小学生回家,向爸妈撒娇:
班上很多人都在看马小跳,他们也要买马小跳。
——
某大学。
“与你起个法名叫做‘孙悟空’好么?”猴王笑道:“好!好!好!自今就叫做孙悟空也!”正是:鸿蒙初辟原无姓,打破顽空须悟空。”
一文学系教授戴着老花镜,正读到孙悟空被须菩提祖师赐名的这一段。
他并不知道网上的节奏,也不知道网上有人说《西游记》看不懂,更不知道有人评价《西游记》是堆砌文字之作,他只觉得这本书写得妙不可言。
第一回短短六七千字,看得他满口生津,如获至宝。
尤其是取名这一段。
须菩提问:“既是逐渐行来的也罢。你姓甚么?”
猴王道:“我无性。人若骂我,我也不恼;若打我,我也不嗔,只是陪个礼儿就罢了。一生无性。”
“姓”与“性”读音相同,意思却相差很大,通常,这里可以理解为猴子没有听明白问话,但猴子实际游历人间多年,怎么会不知道姓什么是问的什么呢?
老教授认为,猴子不是不明白,而是理解的更加透彻。
对于修行学道这件事情来说,姓名本无意义,而脾气秉性则至关重要,心性顽劣不好,心性太善良也不好,修道最完美的状态是白纸一张,所以这里相当于猴子直接告诉须菩提:我一生无性,你就放心教吧。
再接下来,来到了第一回最精彩的一段。
须菩提决定收下猴子,并为他取名:
我与你就身上取个姓氏,意思教你姓‘猢’。猢字去了个兽傍,乃是古月。古者,老也;月者,阴也。老阴不能化育,教你姓‘狲’倒好。狲字去了兽傍,乃是个子系。子者,儿男也;系者,婴细也。正合婴儿之本论。教你姓‘孙’罢。
所以就让他姓孙了,按照门中的排辈,最终起名为孙悟空。
可孙字、悟字都有由来了,那这个空字又是怎么来的呢?
在佛教十大尊中,正有一位叫须菩提尊者的,老教授认为,这个须菩提尊者就应该是须菩提祖师的原型,而须菩提尊者呢,号称是“解空”第一,而空呢,是佛教中对世界本质的一种描述,他们认为空不是没有,也不是不存在,而是无所不在,无所不有。
所以,作为“解空”第一的须菩提,给猴子取名为孙悟空,简直太合理了。
也正是第一回的结尾:鸿蒙初辟原无姓,打破顽空须悟空。
这里面不仅体现了成丞夸张的知识储备量,也体现了一种大智慧。
如果不是事先知道这本书是成丞写的,他还以为这是考古队开了哪个墓,挖掘出来的旧典籍呢。
这是实实在在的文学,写的绝妙,奇思妙想如泉涌,文笔十分生动有趣,这绝对是超级名著。
第二天上课的时候,老教授夹着《西游记》,走进教室,说道:
“同学们,今天不讲《安可》,我们讲一本新书《西游记》,有同学已经看过了吗?”
这时,教室里,有三四人举起手来。
老教授笑了一下,让他们放下手,然后开始了今天的课程。
他在黑板上写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