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就是岭南王这个钉子,父皇已经决定年关之后对其用兵。”
“本王已经向父皇索要了大军的指挥权,本王也向父皇立下了军令状。”
“不破岭南终不还。”
“这就是我的决心。”
“到时候还得需要孔明助我。”
“主公之命,莫敢不从。”
“亮愿效犬马之劳。”
“很好!”
“有孔明之助得胜千军万马。”
就在二人聊得正酣时。
贾诩赶回来了王府。
贾诩望向下方的坐立的孔明,孔明望向站立的贾诩。
两人目光如炬,仿佛老友一般,虽然确认是第一次见面,但是血脉相连,因为他们同种同源,来自同一个地方,华夏。
“在下贾诩,字文和,见过孔明兄。”
“在下诸葛亮,字孔明,见过文和兄。”
“文和兄大名如雷贯耳,如今皇城上下谁人不知锦衣卫贾文和之名。”
“实在是孟浪了,都是恶名在外。”
“不,文和兄此言差矣。”
“民间有两种声音。”
“第一种就是来自百姓的心声发自内心的肯定以及认可锦衣卫的付出,他们是真心实意为办案,查抄了许多贪官污吏,还百姓们一片朗朗乾坤。”
“第二种则是来自世家的诋毁,他们背后指使那些下人、门客们到处大肆宣扬锦衣卫的狠辣无情,滥杀无辜,草菅人命,喜欢株连…………”
“清者自清,浊者自浊。”
“百姓心中也会有自己的那杆秤!”
“孔明说得不错。”
“文和你就放开了手脚干就行,那些危急到国本的国家蛀虫,一点儿面子都不要留,哪怕是皇亲国戚也一样,天子犯法与庶民同罪。”
“放心吧主公,属下一定全力以为,不会放过一个贪赃枉法之徒。”
“文和办事本王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