尝试大幅度降低其推进过程中,所需要的工质,
事实上,大幅度提升其‘推重比’。
最好的选择,其实是将其和能源系统,也就是此刻依旧没有太多进展重核聚变反应堆联动起来,
使用重核聚变过程中的副产物作为工质,
这样可以事实上产生远航飞船不需要额外单独携带推进工质的情形。
只是,即便决定依旧走电推进这条路线,
但目前的情况已经基本证明了,
在现有的电推进发动机基础框架下,想要实现莫道和求索研究院想要的电推进系统的可能性很低。
也就是说,在从室温-1到此刻最先进的室温-6电推发动机上,沿用的最基础理论构造,必须被打破,
重新构造一个,新的,能够满足莫道和求索研究院需求的电推进发动机框架,
这个基本框架,不在于外形,甚至于内部结构,
而是下探到了理论层面,
相当于是可控核聚变领域中,托卡马克和仿星器的区别,
氘氚聚变和氦3聚变虽然整体设计方案完全不同,但在最基础的实现理论上,是相同的。
而电推进发动机,也是同样的情况下,从室温一到室温六基础理论上是一直延续下来的。
但此刻却需要完全打破,找到一条新的路径。
其中的困难,可想而知。
此外,这个全新构造的电推进发动机,也必然需要一种更强大的新材料支撑。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不然别说推动飞船加速到百分之八光速,
自己在加速过程中也扛不住。
同时这个全新构造的设计也需要一种新材料来支持,
就像是室温超导材料第三材料之于室温系列电推进发动机。
所以,
在这段时间以来,莫道面对此刻这两个领域的两个问题,
绝大多数时间,还是在做材料问题的研究。
……
在智能时代之后,
求索研究院材料研究领域,基本也有遂古介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