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还得去召集那些弟子们,告知他们好消息。
李玄霸却没有离开书房,他拿出了新的纸,拿起笔,开始仔细书写了起来。
他不知道城外的情况,但是,光看城里的部分情况,他基本能想象到城外的情况到底有多糟糕。
他在写自己所能想到的解决办法。
对徭役本身,他确实没有办法干预。。。。只能盼着有一天,圣人能回心转意,能减少徭役的规模和次数。
自己当下能尝试着去做的只是减少影响而已。
城内百姓最大的问题是没有壮丁,春种遭受了极大的破坏,当下就已经出现了挨饿的情况,今年的春种再被破坏。。。。。往后的情况简直不敢想,不知要饿杀多少人。
而城外有大量的壮丁,可他们却不能露面,因逃亡而失去了身份,四处躲藏,见不得光。
自己到底该怎么去做呢?
。。。。。。。。
郡衙。
大门敞开,小吏们板着脸,进进出出,他们的表情颇为严肃,彼此也不交谈。
刘老丈的马车停靠在了门口,李玄霸快步走了出来,而后吩咐了刘老丈几句,一头扎进了郡衙。
郡衙极为庞大,四通八达,可却跟城外一样,寂静冷清,听不到什么声音,只能看到些低头赶路的身影。
在偏右的一处房屋内,一个中年文士正低头批阅文书,时不时就骂上几句。
他的脸色通红,额头有青筋暴起,眼神凶狠。
坐在他面前的几个小吏,头都几乎要埋进地里,瑟瑟发抖。
忽然,有人推开了门。
“王公,有人求见。。。。。”
“不见!!”
这男人抬起头来,愤怒的骂道:“狗东西!我谁都不见!都给我赶走!!”
那小吏哆嗦了一下,而后缓缓说道:“是太守家的三郎君。。。。”
男人脸上的愤怒顿时消散,他清了清嗓子,“你们几个先出去。。。。嗯,去将三郎君请进来吧,太守不在,或是遇到了什么难事,让他进来吧。”
男人姓王,在郡内担任赞务,实际上就是当太守的助手,太守让他干什么就得干什么。。。。
当李玄霸被带进来的时候,王赞务已经换上了笑脸,笑呵呵的看着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