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明想了想,很认真地回答:“单论球技,我确实断层领先。在德国、西班牙、巴西这些队里,可能更像‘同类’。”
“靠!”张智超被他这“耿直”逗乐了,“这时候你不该安慰鼓励我们吗?小小年纪,人情世故一点不懂啊?”
杨明表情不变:“其实不用太担心。剩下三轮,全赢就行了。”
张智超和高磊闻言都愣了一下,齐齐看向他。这话要是别人说,简直是天方夜谭。但看着眼前这个一脸平静的少年,想到他在西甲赛场予取予求的表现,一股莫名的信心油然而生。
“哈哈!”张智超大笑起来,“行!别人说这话我当他吹牛,你说……老子信了!”
西甲最佳新人,单季20球——这就是杨明最硬的参照物。亚洲赛场?在他眼中完全是另一番景象。
经过西甲大半个赛季的淬炼,杨明的眼界和经验早已今非昔比。若让他给眼前这群国家队队友的实力打分,答案会是平均70分。而印象中交过手的韩国,73分;伊朗,顶多74分。差距微乎其微。
但是杨明不会说他的评分标准是150,这些都是“不及格”选手。一群“不及格”的球员,实力能差多少?问题根本不在于身体,而在于大脑。
杨明清晰地记得那些让他皱眉的画面:
对手射门被扑,攻防转换瞬间,守门员准备发起反击,没有一人向前冲刺;自己持球时,队友常忘了交叉跑动拉扯空间;大片空当出现,无人拉边接应长传转移……节奏控制、传跑配合、肋部穿插?更是想都别想。
在俱乐部看惯了行云流水的默契配合,再看国足队友,真像一群懵懂的“新兵蛋子”。
好在对手也强得有限。杨明有足够的信心。他的计划很简单:以赛代练,用实战强行给队友“灌输”更先进的思路,让他们能勉强跟上自己的节奏。上次,薛宝是唯一能和他对上频道的,可惜这次伤了。
他看向身旁略显拘谨的高磊。
看来这次,得重点“军训”这位小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