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戴莎察觉奥文对她的坚持不太理解后,就再也不讲这个话题了。
那时候的戴莎,一定很无助且“孤独”,直到7月下旬开学后的某天,就如今日……
想到这里,我先是心疼,待得转头看向身边的罗茜,却又达到一丝欣慰:“幸好那时有你在,学姐。”
“啊……我没有那么伟大啦。”罗茜轻轻摇了下头,说:“当时……距离那次扑朔迷离的失踪事件才过去1个多月,戴莎还陷在悲伤中,整个人状态都不太好。但是,坚强的她肯定能恢复过来,只是时间问题。”
“也许是的。但能在关键时刻拉戴莎学姐一把,让她早日恢复笑容,那就是好事了……”我轻声回应。
“嗯,还真不是个简单的事。”罗茜轻轻叹了声,又微微笑了一下,仿佛想起某件过程艰难但结果理想的往事。
她转而看过来,说:“但是,即使我和戴莎是在当年开学后才第一次见面,那我大概会觉得那是个不苟言笑的人……嗯,还带有些许忧郁的气质,以及某种奇特的,即使之前未见过也会‘吸引’我去认识她的‘亲和感’。可能有点玄乎,但大概如此。”
啊?
这个意思是……即使罗茜之前没见过戴莎,也会在初见时被“吸引”并主动去认识对方吗?
这也算是某种奇特的“缘分”么?
就像她与那位学长在红叶楼初遇时所感觉的,如同陌生的“熟人”那样的奇妙印象?
那……罗茜跟戴莎说过,对我“有兴趣”,并愿意互相认识……事实上,今天只是我们第一次见面,可除了我本人最开始有点拘束,后来不也是犹如“熟悉朋友间”的相处和交谈吗?
真的是……“奇妙”。
还是说,我们的记忆深处有着某些虽成“灰烬”但仍存在的共同“碎片”,于是拉近了我们的距离……?
哎,同样“奇妙”的想象!
“那之后……你们就认识并很快熟悉了吗?”我接着问向罗茜。
“嗯,差不多。”罗茜笑了下,说:“最初戴莎发呆了一会才问我怎么认识她,待得听到我说‘早在6月就见过她时’,就更惊讶了。”
“再之后,围绕着同样认识的人和一些事,就渐渐打开了话题。”罗茜接着说:“不过,那时的她像是封闭了内心,不愿意讲太多。这也是可以理解的。那时的我就像莫名奇妙串门的‘外人’……而她还未能敞开心扉。”
也是。
所以,恰好都认识那位学长,才有了连接彼此的“桥梁”吗?
罗茜接下来的话,与我想的差不多。
当时,她和戴莎首次“认识”后,话题自然而然地聊到那位学长,也就知道戴莎在出事后不久和奥文赶往月铃镇,但除了部分遗物后没有获得其他关键信息。
而察觉到戴莎的失落与忧伤后,罗茜也没再继续追问下去。
事实上,在之后两人的相处与交流中,都如默契般避开那个话题,就像任凭时间的风沙渐渐淹没部分记忆。
尽管,我感觉得到,愈发变得坚强且坚韧的戴莎,继承某种志向与信念后,仍在寻找当年事件的真相,也会在十年后,因为一些奇特的“巧合迹象”而想起那人……呃。
罗茜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