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出手来了,还是要多兴教育!”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大明识字之人不足两成。”
“要发展,就得有读书人。”
“多设官学,鼓励私塾。”
“还可以多舍书馆,印刷一些典籍,让人们借阅观看。”
“书籍的价格对于最底层的百姓来说还是有些高,很多学子读书人都没有几本藏书。”
“书馆就像是一个共享的藏书阁,谁都可以来这里看书,借阅。”
“办好这件事,也能让你在天下读书人的心中留下一个好印象。”
“不然,全是荒唐的恶名。”
“老朱家祖宗的名声都被你给败光了!”
朱厚照听着杨轩的这些话,挠挠头,但没有一点不好意思。
“行,回去后我就找李阁老他们商议,正好大明发了一大笔财,不缺钱。”
“朝廷这几十年什么时候缺过钱?”杨轩赏了朱厚照一个白眼。
“我想做些什么事儿,户部的那些人就哭穷,我只能从内帑拿钱补贴。”说起这个朱厚照就一肚子的气。
“历代户部官员都是这个德行,你又不是不知道。”
“再说了,户部尚书作为大明的管钱的,要是不哭穷,皇帝还不把国库当成是自己的?”
“这种现象既然存在,那就是有合理性的。”
杨轩道。
“我记得你不喜欢文官啊,怎么帮起他们说话了?”朱厚照好奇的看着杨轩。
“公是公,私是私,你不也不喜欢他们吗?”
“不还是在用?”杨轩反问。
“治国还是要靠读书人的,怎能将个人情绪带入?”朱厚照道。
“不过,国库拨出去的钱款,经层层盘剥,落到实处的,连一半都不到,头疼啊!”朱厚照叹了口气。
“还不是你爹太纵容这些人了?”
“你也不是什么好玩意儿!”
“你身边的那些人怕是仗着你的威势都贪了不少吧?”杨轩瞥了一眼朱厚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