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的话,也不是不行。
如此一来,再招揽南洋的汉人,就要容易更多。
所以,朱瞻基给杨轩看的这份折子,其实就是小老三打算建国的折子。
在听完朱瞻基的讲述后,杨轩捋着胡须沉思了好一会儿。
然后抬起了头,看着朱瞻基道:“其实这是迟早的事,苏门答腊岛那块地方对大明来说就是块飞地,难以纳入朝廷的管理体系之中,但是其战略位置又太过重要。”
“与其掌握在当地人手中,还不如掌握在赵王这一脉手中。”
“不管怎么说,他们都姓朱。”
“和大明打断骨头连着筋。”
“师叔祖,我明白您的意思了。”朱瞻基点点头,顿了顿,又道:“那就,同意三叔建国?”
“晚不如早,当治下的土地,人口到达一定规模之后,建国是肯定的。”
“赵王现在的发展速度并不快,主要还是治下的汉人太少。”
“一旦准许其建国,那么南洋的汉人势必会蜂拥而至。”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一个初生的国家,又背靠大明,还是很有前途的。”
“越早加入,之后能得到的好处就越多。”
“南洋那么多汉人,能传承至今,这点眼光还是有的。”
杨轩给朱瞻基分析着。
朱瞻基认真听完,下意识微微颔首。
自大明开海之后,南洋汉人的处境,也被船队带了回来。
而且以朱瞻基的身份,想知道这些并不难。
不过,这说起来容易,执行的话,并没有那么容易。
“师叔祖,这么多大的事,肯定是要和大臣讨论的。”
“我担心……”
朱瞻基的话没说完,但杨轩也明白他的意思。
小老三现在虽在南洋,但本质上还是大明的藩王。
而准许其建国,那么就具有了独立性。
大明不能干涉其内政。
此举从未有过先例,以朝中大臣们的保守,恐不会同意。
当初让小老三出海,就遭到了不少人的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