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刎,成了失败者光荣赴义,保留最后一丝尊严的方式。
至少在楚人的脑子里,一直如此认为。
项籍强撑起身,摸了摸身边,空空如也,遂看向一旁一直睁大眼睛,守着自己的项庄:“剑呢?”
多年军旅,剑好似成了第三只手,缺了就空落落的。
但帐篷内守着项籍的项庄,好似预感到了什么,他腰上挂着两把剑,一把是项籍在西河之战时所赠的名剑“工布”,一把是项籍自己的佩剑,此刻牢牢握着两剑。
项庄舌头过去被秦吏割了,无法说话,只能发出呀呀的声音,直对项籍摇头。
“你放心。”
“我还不至于到那一步。”
“我的剑,哪怕到了最后,也要指向敌人。”
项籍如是说,让项庄将自己扶起来,就在这时,他们听到了外面的**。
“何事?”
守在外面的英布来禀报:”上柱国,是秦军在唱歌,唱的还是……“
这个天不怕地不怕,在符离面对数倍秦卒逼压,仍面不改色的黥面刑徒脸上,第一次浮现了绝望:
“是楚歌!”
……
“我父魂魄在塞北,流沙走石狂风催。
其日如煎,其月如烩。
塞北不可居,何日来归,何日来归!
我兄肺腑在海东,长天浪涌入云塔。
魂落沉沙,身葬鱼虾。
海东不可居,何日来依,何日来依!
我儿心腹在岭南,毒虫如剑雨如戟。
先断其发,再纹其脊。
天涯不可居,何日来家,何日来家!
唯故园可居,何日来安,何日来安!”
歌声最初很小,好似是几个人的唱和,但渐渐变大,变成了一场大合唱,从四面八方传来……
这韵脚,这言语,确实是楚歌无误,而内容,则颇似楚国传统的葬歌《招魂》,或许便是其中的一个地方版本。
两年前起兵,攻打寿春时,项籍曾高声唱过《招魂》,那时候的他相信,自己已经唤回了迷失已久的,楚国的邦族之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