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k小说网

三K小说网>亲身经历的灵异事件吧 > 第122章 深山神秘高人,泄露道家修仙的高级秘密!有缘人观之!(第3页)

第122章 深山神秘高人,泄露道家修仙的高级秘密!有缘人观之!(第3页)

初下手做工夫,注重在“一”字诀;等到念头归一之后,就注重“听”字诀;假使长久的抱住一个“听”字不肯放松,也嫌过于执着,再后就要用“止”字诀了,所谓“听止于耳”,就是教人不要再着意于听。

此时工夫已渐渐的入于混沌境界,身中是神气合一,心的知觉已不起作用,所以说“心止于符”(符即是符合之义)。

这种神气合一的状态是无知无觉的,外表上看来和睡着了一样,但内部的情况是不相同的。

第五步“气也者,虚而待物者也,唯道集虚,虚者心斋也。”

以前由浅而深的境界,一步一步的都经过了,最后到了“虚”的境界。这个“虚”是从无知无觉以后自然得到的,不是用意识制造出来的,如果做工夫时候,心里常常想着要虚,反而不能虚了。

全部工夫原是由后天返还到先天,所以第五步工夫,应该就先天境界去体会。若问如何叫作先天,这件事已越出疗养法范围之外,此处不必深谈。

普通用静功疗病;只要做到身中神气合一的境界(即心止于符),已足够了。

十二问“蒙先生指教,已得虚静之法矣,然每上坐便觉心中遑遑然难履虚静之境,请先生赐教如何可治之?”

答:“此本简易自然之道耳,无奈汝陷身尘浊积习太重,吾特为汝开一方便次序。

每上坐,先提起一片“诚意”,自劝自勉,自谓自己将做之事业来超凡脱俗之伟大事业,则心中矜矜然,念自少起矣;既上坐以后,便将身心万缘放下,自谓既已坐上,便如神仙脱俗,世间万事与我何干?

然后能得其事不纠葛也;既然,则可作念谓,宇宙天地空旷博大而其性质本空,复念眼前身躯一念所成,念空则归乌有矣,再复念吾心起灭,而现前当下是空,三者既悟,一片虚空中唯有我一息一神相依,如此则逾静逾定矣。

然后可依从前所述各法门而行之。此即太上清静经“远观其物,物无其物,外观其形,形无其心,内观其心,心无其心”之诀。”

十三问“蒙先生指教,已略知其下手之法矣,余请问进步之法当如何?”

答:“进步之法,辄在于炁生之妙用也。”

十四问“请问先生炁生之妙则如何?”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答:“炁生之妙,在于一阳来复,此道家所最秘,喻为“药物”,又有内药外药,小药大药等诸般话头,吾知汝未读过丹经,特扫尽象言为汝明言而形容为“炁生”二字耳。”

十五问“蒙先生慈悲,请问如何使其炁生”?

答:“此炁亦有种种生发,如生于身内,可谓之内药;取于身外,可谓之外药;掺杂凡后,可谓之小药;至若一味先天,则醇然大药矣。

吾念汝根器,又自谓得诀之不易,故暂只示汝一法,若汝诚有道缘,自能得进步之口诀耳。”

十六问“先生慈悲,余感激涕零,请问口诀”?

答:“其诀在道祖经中“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其法在既虚既静之后,求其恍惚之境,概炁生之根本,便是此神气凝结之一团恍惚中耳。”

十七问“繁请先生详示”?

答:“既静以后,神气一团,或守于黄庭,或守于气海。然此时朗朗彻彻,尚未造恍惚之妙,则此炁无处可生。

法当于此时混入三分醉意,熏熏然莫辨其所在,则气海也好,黄庭也罢,总之一团混沌,待之久久,则自然结成无可知,无可见之恍惚虚静矣,入此境中,复待之酝酿久久,忽然一觉,就如太极初开,而炁已生矣。

此矣吕祖所示“穷取生身受气初”之妙道也,概生深受气之初,在于恍惚杳冥之道境也;此矣紫阳真人“若问产药川原处,只在西南是本家”之口诀也,概西南即坤方,即喻化育万物之虚无境界耳。”

十八问“请问先生炁生之时是如何情状?”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