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姚眀的快是相对的。
比起那些巨人症一样行动不便的220公分的巨人,他的运动能力和移动速度都与210公分的长人无异。
但以NBA的平均节奏而论,如今的他已经可以勉强跟上了,只是遇到于飞这种错位机器还是会被点名。
对于这种针对性的进攻,姚眀的选择往往是蹲坑防守。
这么做等于是把主动权交给对手。
于飞果断投篮,连续命中,让姚眀预见到了自己在今后的NBA比赛中不得不面对的事情。
某种程度上,于飞推动的比赛变革拯救了姚眀的职业生涯,他在最关键的节点改变了自己的打法,延长了本已剩下不多的职业生涯。但小球对传统中锋来说就像灭绝恐龙的小行星撞击。不顺应时代者必将灭亡。
姚眀顺应了时代,但时代的一粒沙依旧会落到他的头上。
对他来说,他可以承受,可对于其他的传统中锋而言,那将会把他们彻底压倒。
姚眀很快就对于飞的“挑衅”进行了回应。
他先是在外线给哈登挡拆,然后外弹接球出手三分。
随后不久又是在火箭的一次轮转进攻中跑到前场左侧四十五度角接球。
一个中锋,在轮转进攻中完成了追身三分。
他的出手速度不快,但胜在稳。更夸张的是,他太高了,又高又稳的出手让他的外线投篮难以被干扰。
随后,姚眀展现出来的另一个长期特点让哈登颇为受用。
作为NBA第一高度,姚眀的篮板数量不多,这主要是因为他的瞬间爆发力不强,臂展相对于身高也不长。因此,他的篮板能力在明星中锋里算弱的。但高大有高大的好处,早在范甘迪时代,火箭队的教练组就发现姚眀在卡位上的作用远比抢板要大。
他的身体往篮下一站,能卡住对方两个人。
因此,姚眀卡位,其他人收篮板,这是火箭队保护防守篮板的主要方式。
对于具备持球核心潜质的哈登来说,能在新秀赛季就享有中锋卡位,自己抢篮板待遇,对他的影响将是巨大的。
这场季前赛,双方都打出了自己想要的内容。
于飞不断点名姚眀,就是没找到扣篮机会。
姚眀则在外线7投4中,外线投篮的特训成果初显。
哈登牛刀小试,对卫冕冠军砍下18分7篮板4助攻。
打完火箭,之后的几场比赛,超音速以检测新人为主。
德安德鲁·乔丹进步不大,或者说,教练组不知道他除了增加体重之外还有什么长进。
他上赛季不会的,现在也不会。无论做什么,他所依赖的都是身体素质。
倒是安东尼·莫罗的外线投篮能力让卡尔决定多给一些机会。
最后是菜鸟阿朗佐·基,他的投射能力不符合球队需求,但身体素质出色,打球能量十足,经常有拼抢地板球的高光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