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素琴表示姐妹考虑的没毛病,当初说好她开店,李红辞职来帮她打工,条件是她借钱支援李红买房。
李红已经做到了,也该她兑现大饼,当下爽快点头,“既然有了安排,那就别等年底了,早买早享受,你抽个时间把诉求跟李亮说一声,让他先帮忙寻摸着,钱不是问题,差多少跟我说一声就成。”
“啊,这么快?”轮到李红目瞪口呆了,“可是店都还开业,更别说回本了,你还有钱借给我买房?”
柳素琴很想问问姐妹是当林南江不存在了吗?
她这边确实没有进账,可架不住林南江奋发图强啊,她装修店铺疯狂撒钱,林南江就在另一边拼命赚钱,还在上个月就把好兄弟的欠款还清了。
等到收尾阶段,店里该定的该买的都买完了,尾款也是提前就准备好的,林南江这个月上交的利润都还没怎么用呢,账户的数字又开始蹭蹭涨起来,支援小伙伴不过是洒洒水啦。
不过说这话就有点炫富加秀恩爱的意思了,柳素琴低调道,“把你的心放肚子里,三五万的,我现在也能拿出来。”
再低调,亲近的朋友也知道是什么个情况,李红立刻竖起大拇指,“还得是你啊,老板娘。”
但她还是坚持之前的打算,“虽说你不差钱,但开业才是头等大事,我可不能在关键时候分心,房子又不会长角跑掉,还是等咱们店里走上正轨再说吧。”
柳素琴摊摊手,打趣道,“你都这么努力了,我肯定不能拖后腿,那就先专心工作吧。”
但她也提醒了李红,等到年底说不定比开业还更忙,而且房价也可能会涨,还是要早做准备的。
李红也听劝,表示争取八月九月份抽空处理此事。
当下老板和员工众志成城,专心准备开业。
两周的培训也在相对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度过了。
说是两周,其实只培训了十来天,最后三天时间,柳素琴领着大家去各大路口发传单。
在深市这座现代化前沿城市,已经有人在电线杆上贴各种小广告了,路上偶尔也有发传单的,只是没像千禧年后那样随处可见罢了。
柳素琴也是某次路口被人塞了张传单,临时想起这个推广办法,并迅速找到一家广告印刷店。
老板表示可以接下订单,但他们主要给客户设计名片招牌这些,印刷传单的业务不咋熟练,需要她提供内容和排版,他们负责制作出来。
让柳素琴负责方案,她思来想去,选择了最简单粗暴的方式,以现金券的形式打广告,印上店名地址和开业时间,并标明活动期间凭此券进店消费,立即抵扣一百元现金。
如此诱人的活动,就不信收到传单的人会不心动。
想当年她经历各种各样宣传手段的洗礼,偶尔看到这种现金券代金券,还是会咯噔一下,有种没赶上便宜就等于损失的心痛呢,放在这会儿岂不是降维打击?
柳素琴信心满满,拉着员工们满大街发了三天小广告,效果相当不错,简直跟炸了锅似的,在外面发传单都会被很多人包围,拉着问东问西,开业当天,店里更是客似云来、络绎不绝,光是接待和解释活动内容,一帮人就已经忙得脚不沾地,嗓子都要快说冒烟了。
中途跑来看开业情形的亲朋好友,基本都被这场面镇住了,轻轻地来,最后悄悄地离开,没带走一片云彩。
代表人物就是钱菊香和张大妈,老姐妹俩借口买完菜回家,绕了一圈路来到柳素琴店门口,站在几米外看着店里人头攒动的场面,同时停下脚步,静静看了会儿,就转身回去了。
回去的路上钱菊香嘴角带笑,脚步轻快,心底最后一块大石头彻底放下了。
张大妈则是纯粹的替他们感到高兴,“钱姐,我早说了,素琴做生意很厉害的,以前摆摊和开店,都是她在出主意,你还不信,现在亲眼看到了,放心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