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张大妈不一样,今天这数额快赶上她半个月工资,一时间间惊喜得语无伦次,连说了好几句恭喜老板老板娘,合该他们发大财等等。
这也不能完全表达自己的兴奋,但张大妈又怕说太多打扰他们谈正事,只好化兴奋为动力,回去沙发上继续工作,细致抚平衣服上的每一个褶皱。
柳素琴认为今天算得上开门红,林南江却对这个营业额不甚满意,主要是落差太大,不说他们在关外摆摊那会儿,年前年后最忙的那阵子,单日营业额能达到两千以上的,即便放在平时,只要加上早餐摊,一天的收入也远远超过一千,“怎么进城做生意,正儿八经开店,赚得反而不如以前摆摊?”
自从赚到第一桶金,林南江就彻底爱上了干这行,永远是干劲十足、不怕苦不怕累的积极心态,柳素琴还是头一回见他这么垂头丧气的,赶紧出声鼓励道,“不能这么想,今天送出去的饮料糖水和凉茶,我估摸着正常售卖,也能卖个两三百,早餐卖馄饨拌粉拌面,怎么说也有个三五百了。就算中午和晚上可能不如今天热闹,那就也算三五百。零零总总的收入加起来,这一天就有一千五到两千了,刨除所有成本,每天至
()少净赚一千(buduxs)?(),
?()『来[不读?小说]?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buduxs)?(),
一年三十六万。想想看,我们农村娃出身,一没手艺二没学历三妹背景的,能达到如今这个收入,还有什么不满足的”
柳素琴不完全是安慰他们,她自己也是这么想的,对面这俩跟着她走捷径,赚钱来得太容易,没经历过社会的毒打,看城里人一个个外表光鲜亮丽,还以为人人都跟自家一样日进斗金,哪里知道九十年代年入三四十万的含金量。
自家这水平不说站在金字塔顶尖,但保持这个赚钱速度,努力搬砖多多买房,很快就能实现弯道超车了。
柳素琴说的真心实意,林南江却头一次在心里反驳媳妇,一年三十六万又咋地了?他们去年开始下海摆摊,短短四个月就赚了二十万,这不是还指望着人往高处走,进城能赚大钱么。
不仅林南江对感到失望,就连万事不操心的林全生,也难得发表了意见,“我也觉得不值当,你俩为了买这个铺面,花大价钱把楼上一起买下来,后面又是费时费力的装修,结果赚得还不如摆摊,还不如不这个冤枉钱,城里一样可以摆摊啊,赚得说不定比现在多。”
柳素琴:“额……”
他俩怎么都这样有上进心了,搞得她好像很不思进取似的。但她还是要强调一下,“当初决定来城里开店,也没说一定就要比摆摊赚得多,毕竟谁都知道开店要轻松许多,一日三餐规律,作息也稳定,不用日夜颠倒,得了清闲,那收入收到一些影响是必然的。你们现在仗着年轻力壮,不用担心熬坏身体,难道还能一辈子摆摊?有了店面,这就是个保障,算是一个稳定的营生,哪怕以后赚的少,旱涝保收、养家糊口总归是不难的。”
她这是基于长远考虑,而不是局限于眼前的些许得失。
林南江却像是被她打通了任督二脉,双眼一亮,“说得对,我们现在年轻力壮,不用怕吃苦受累,既然店里八点多以后没什么生意,那不如早点打烊,去看看附近有没有适合摆摊的地方,相当于多了个副业,收入这不就上来了吗?”
说着目光灼灼的看着柳素琴,试图得到她的认同,“这是不是媳妇你说的开源节流?”
柳素琴:……
她是这个意思吗?
算了,他高兴就好,反正不管怎么折腾,她都是坐在家里数钱的那个,又怎么会嫌钱多。
想通以后,柳素琴便不再劝说了,开始鼓励,“你说得对,老公,你这么聪明能干又努力,相信很快就能找到副业,赚大钱的!既然这样,过两天去把中介说的院子买了吧。”
林南江本来被吹得飘飘然,好半天才反应过来最后一句话是什么意思,恍恍惚惚,“这个房子它就非买不可吗?”
柳素琴确实拿定了主意,下午那会儿她估摸着店里每月保底能有三万的收入,就已经想好了,区区两个月的收入,小小院子,轻松拿下。
这会儿连说服林南江的理由也想好了。
虽说大家都有共识,在他们家基本是她的一言堂,搞定她一个人相当于搞定全家人,但目前全靠林南江赚钱养家,还是要给一家之主起码的排面,有句话怎么说来着,钱不钱的不重要,情绪价值要给到位。
柳素琴在这方面已经是驾轻就熟了,开始循循善诱,“我是这么想的,深市的房子几乎年年都在涨,地段
(buduxs)?()好的更是不愁租也不怕卖,即便到了需要周转的时候,把房子一卖本钱就回来了,不仅不亏,还能小赚一笔呢,那就把这个当成存钱呗,老公你算算,同样的本金是放在银行吃利息赚得多,还是每个月收租赚得多?再算上放价上涨的幅度,是不是稳赚不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