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建秋坐在末席,看着投影幕布上的《芜州东郊棚改资金拨付方案》,鼻腔里泛起前世熟悉的血腥味。
今天这个会议,按说只有正科级的部门负责人才能参加。
但沈建秋一来是法规科的人,恰好和会议议题相关;
再一个,他本身又是主任科员,勉强也算是正科级——非领导职务。
于是,他也被法规科科长龙向东带上,列席了会议。
“三千万补偿款对应二百一十七户拆迁,户均十三万八~”
叶瑜菲的钢笔尖在方案书某行数字上戳出个小洞,“但上周实地核查,实际拆迁户是一百九十三户。”
这位新上任的副局长还不到三十岁,年轻貌美,和上首端坐的数名四五十岁同僚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叶瑜菲,芜州市财政局第一副局长,挂职干部,今年年初到任。
挂职之前,其担任国家发改委中小企业司下面某处副处长,括弧正处级。
挂职干部,是指选派公务员到下级机关、上级机关、其他地区机关以及国有企业事业单位担任相应职务进行锻炼的交流方式。
一般来说,挂职时间一般为1至2年。
挂职锻炼的时间过长,会影响原单位的工作安排。
时间过短,则可能达不到锻炼的目的。
可能有人要问,叶瑜菲一个部委的正处级干部,还是国家发改委这样的重要部门,怎么就挂职了一个地级市的副处职?
但这在挂职干部身上,是很常见的。
挂职干部,通常下挂的职务都会偏低一些。
因为他们下去,主要是熟悉情况、积累经验,很少直接会主持工作。
职务太高,反而不好。
一旦挂职结束,回到原单位之后,这类干部的职务通常会有一个很明显的提升。
像叶瑜菲,她虽然是正处级下挂了一个副处级的局长。
但回到发改委中小企业司之后,她转正几乎是板上钉钉的事情。
然而你未来回部委前途无量是一回事,如今在芜州,在财政局,却绝非如此。
至少在沈建秋眼中,这位分管法规处的副局长,和“老王”根本不是一个层次的对手。
她此时的骤然发难,根本没有一点成功的可能,甚至显得有些可笑。
是,《芜州东郊棚改资金拨付方案》确实在执行的时候很不到位。
有二十多户拆迁户拿到手的补偿金非常少,根本没按拆迁政策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