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父说:“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农村是出集体工,大家都要搞【双抢】。”
我一下就懂了:“知道了,既要收割早稻,又要把晚稻秧苗插下去。白天累死累活。过去比较传统,没有婚前性行为,新婚燕尔,晚上还要劳累。”
师父说:“对了。别人是【双抢】,七八月份结婚的是【三抢】。我老家村上就死了一个。完全是累死的。不过,现在变了,农村也没那么累了,但约定缩成,农村人选择这个时间段结婚的还是比较少。”
我说:“民俗也是一门学问啊。汪校长叮咛我——常识比知识重要。”
师父又回到了熊十辨看病这件事上,说道:
“好在中医对病危的人,能给予准确判断。西医全靠仪器。这让颜书记放了心。其实,人之将死,并非断了气就死了。”
我点头:“断了气,脑袋并不会立即死亡。”
师父说:“对,你还是懂医学。我记得清清楚楚。我父亲刚断气,亲人们都来看望。
其中有位亲戚,在我父亲生前,向老人家借过一千元,一直无力归还。听说我父亲死了,立即来看望,当着我的面,对我父亲说道:
叔啊,借您一千元,欠得太久了,想不到您一下就走了,现在,我归还给白弟弟。我们发现,我父亲的眼角滚出了一滴泪。”
我说:“他听到了,大脑还有反应。”
师父说:“对。这就是人们说的灵魂。他的灵魂仍在,要过一段时间才会离开这个世界。”
我点点头。
师父说:“熊十辨还有大发展。颜书记认识了他。你又说给刘市长听。我预计熊十辨会换单位。”
我问:“您的预计是对的。我把情况给刘市长说了。刘市长说,省中医院名师多,要把熊十辨调到市中医,设立专门的专家工作室。”
师父说:“一个人并不要自己什么都懂。特别是你当领导的,注意三点就行。
一是发现人才。三国演义写刘备三顾茅庐。写得太神了,但是,它是告诉人们,人才没有发现之前,也是个一般人。
诸葛亮是个什么人,《三国志》是怎样记载的——与此间文人墨客,多有来往——说得好听,是个民间文化人,但刘备愿意去拜访。
所以,你的任务主要是发现人才。管干部的副书记嘛,就是专门做这件事的。
二是使用人才。真正的人才都是有缺点的。你要他这样也正确,那里也完美,是做梦。量才使用是世间不变的原则。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有三个人去投奔曾国藩,曾国藩把烧红的铁锹让三人上去摸一摸,结果两人不敢,其中一个真要上去摸。曾国藩让他去仓库。此人信守诺言,不会变通,当仓库管理员,就会钱数不乱。
但不宜带兵。带兵的要虚虚实实,设疑阵,布奇兵,要狡诈。所以那个准备上前摸红铁的人,一是管仓库,二是上前线。”
我说:“谢谢师傅的教诲。原来想这个春节跟着您回家,但颜书记母亲是这个情况,我以后有时间再去。”
他说:“好。”
我掏出一个红包,说:“拜个早年。”
他也没推辞,说道:“你年年讲客气,其实不必送东西,来走走就行。”
出门,我与师母告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