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那乾国官家,想要动上京禁军,想要动三边,也得等到燕人打过来了,趁着这股子东风才能真正下手刮骨疗毒,搁在以往,饶是他身为官家,也怕仓促下手引起下面的反噬。
因为除了开国帝王,后辈天子,是很难掌握真正的兵权的,就是在外领兵的将领,他们本身,其实也有着各自的交际人脉网格,大家会自然而然地团结在一起,去抵消来自天子的“生杀予夺”。
而在燕皇这里,
他可以说没有军权,
因为大燕最能打的两支军队,也是每年吞噬掉泰半粮饷的兵马,其实并不在他的手上。
但偏偏那两位真正执掌大燕兵权的人,没有丝毫要谋反的架势,且一直坚定不移地站在燕皇的身后。
兵权是下放了,但君主的地位,却被无限地拔高。
这是一种很匪夷所思的现象,但却真实地出现了。
你可以说这种权力架构,极不稳固,甚至,有些过于想当然,任何一个但凡正常一点的皇帝,都不会去选择这么做,甚至会本能地去扼杀这个苗头;
但奈何,
当今燕皇,
确实是一言九鼎。
门阀去除之后,朝堂势力空余了一大片,这位天子,可以任意地选用自己的人去填充朝堂。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再加上赵九郎当百官之首,却又极为听命于燕皇,在大燕,可以制约君权的要素,基本不存在,他,就是独夫。
下一刻,
赵九郎起身,
向着燕皇跪伏下来,
大声道:
“陛下,乾楚狼子野心,昭然若揭,臣请陛下为子孙将来计,发义师,讨伐乾楚!”
宰辅首先表态。
随即,
王炼、曹榷、徐秋泰起身,跪伏下来:
“臣请陛下为将来计,讨伐乾楚!”
剩下的大臣们,也都纷纷离开位置跪伏下来请愿。
前一刻,
还在为大燕这狼狈无比的财政状况而忧心忡忡的朝堂大佬们,此时各个义愤填膺地请求陛下发兵开启国战!
有的,老泪纵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