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会儿已经是千禧年了,生活相对便利很多,自家也盖完房子,暂时没什么生活压力,林南江每月寄回来的钱,基本可以做到花一半存一半,所以刚满三十岁的柳素琴心态还很年轻,隔上两三月的总要找机会去一次县里,给自己买件衣服,顺便给孩子们带点零食玩具什么的。
发现儿童故事书的契机,是听说城里的小孩除了上课,回家还要自己做题,学习特别刻苦。而自家闺女所在的村小学,老师平时连个家庭作业都不肯布置的,爱学不学,闺女二年级的一位同学连自己的名字都能写错,这丫头放学回来当笑话讲,柳素琴听了却只觉得眼前一黑,就这样的学校和老师,她闺女纵使考试名列前茅,又能有多大前途?
柳素琴当时就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观念,村里一起带孩子的宝妈,后来把断奶的孩子托付给公婆照顾,自己去莞城毛衣厂打工,据说工资都有两千了,而她放弃这些唾手可得的收入,专心在老家照顾俩孩子,肯定要照顾点名堂出来,尤其是闺女天生聪慧,一入学就是优等生,次次考试都是班里前三,而他们学校一个年级只有一个班,相当于她闺女就是全校前三。
村里人经常拿这孩子的成绩打趣她,说他们家搞不好能出个大学生,柳素琴也不像其他家长一样,明明笑得合不拢嘴,却不停的谦虚甚至自贬,说什么侥幸而已,他她没这个命之类的,柳素琴每次都笑眯眯感谢对方的吉言,还说真有这一天,升学宴一定要请他们坐上座,低头又让姐弟俩记住叔叔婶婶对他们的祝福。
总之柳素琴对孩子们的这份期待,从来不加掩饰,人前人后都是一样的鼓励教育,还无师自通了奖励机制,比如期中期末考了多少分或者第几名,无条件满足他们一个要求。
当她听了闺女说的那个“笑话”,柳素琴就意识到闺女学校的教学有多敷衍了,当时她做了两件事,打听到班主任的住址,拎着水果上门虚心讨价教育孩子的办法,真实意图是希望老师多多注意她家孩子的学习。
闺女本来就是尖子生,初始好感不低,又有她的真诚嘱托,直接一跃而成老师最关注的学生,没有之一,这丫头后来苦着脸回家抱怨,说班主任不知道为啥天天点名喊她回答问题,还老是单独给她布置
课外作业,
导致她课后都没时间跟同学跳皮筋了
柳素琴笑而不语,
深藏功与名。
尝到甜头,后来闺女换班主任,或是上初中,柳素琴也如法炮制,拎着一兜水果去各位主课老师家拜访一圈,这丫头不管中途换了多少老师,都能成为他们最喜欢的学生之一,除了闺女自己争气,柳素琴觉得她也有一份功劳在的。
可惜到了高中,这一招就不管用了,县重点中学的老师见多了世面,既不收礼物,也不吃道德绑架这一套,人家表示公事公办、一视同仁,芳芳没了特殊关照,但成绩摆在那里,也没有被亏待过。
话题说回买书,柳素琴第一次拜访了芳芳的班主任,又打听到新华书店可以买辅导书,立刻进城给闺女买资料,不小心看到故事书,想着睡前故事有了,又给小儿子买了两本。
说来奇怪,她当时买这两本故事书,后来拿回家翻看它们,想起的都是小儿子,可那天经过一家书店,看到这本熟悉的封面,脑子里蓦然闪过的,却是闺女爱不释手摩挲它的画面。
这一幕她在上辈子偶然撞见,并不放在心上,这辈子想起来,却莫名的在意,那一幕反反复复出现,挥之不去,让走出几百米远的柳素琴最终还是折返回书店,付钱买下这本书,心想曾经亏欠,那这辈子一件件补上,不能事事完美,至少要了却各自心底的遗憾。
于是这书买回家大半年,今年小家伙终于满三岁,要独立睡觉,故事书也可以派上用场了。
一听妈妈说要讲故事,小芳芳老期待了,迫不及待躺进她的专属小床,盖好被子,嘴上喊着“我准备好了”“我闭上眼睛了”,实则时不时睁开一只眼睛,悄悄打量坐在床边的妈妈。
柳素琴想了想,还是没管她的小动作,捧着书一字一句慢慢读着,因为要看书,房间留了盏床头灯,悄悄推门的林南江也一眼看清了室内的场景,顺便还跟躺在床上的闺女对视上了,那大眼睛里有兴奋、期待和欢喜,就是不见半点睡意。
林南江哭笑不得,心想这下不用担心吵醒闺女了,直接推门进去,轻声问道,“芳芳怎么来儿童房了,今天不跟爸爸妈妈一起睡吗?”
小芳芳摇头,“我是大孩子了,从今天开始自己睡觉觉。”
柳素琴也笑道,“没办法,前段时间思想工作做的太好,她一回家,就迫不及待要自己独立了。”
孩子的思想,很多时候都受家长的影响,尤其是小芳芳这样聪明早慧的孩子,她能理解大人说的很多意思,受到的影响也就更大,为了让她适应独立的生活,他们早几个月前就有意思灌输这种观念,说最聪明最棒的小朋友都是自己一个人睡觉觉的,等去了幼儿园,连睡觉都要大人陪着的小朋友不会受欢迎的云云,成功把小芳芳忽悠瘸了,把自己一个人睡觉跟长大划上等号,非但不害怕,还有点迫不及待呢。
于是原本准备等过完年,钱菊香他们从老家回来,再给孩子安排分房睡的,她自己要求现在就独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