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来二去的,双方也就彻底熟络了,他俩在何大武家无话不谈,除了工作,聊得最多也就是在深市做生意的林南江一家了。
林南江和柳素琴不仅是他们身边近两年混得最好的,并且他们发家致富的过程也很励志,没有运气的成分,也没啥技术含量,更不靠背景关系,纯粹就是勤劳致富、一步一个脚印,这是很适合广大普通人借鉴学习的。
所以身边的亲友也最喜欢讨论他们,从夫妻俩赚了钱立刻买房子买铺子,老家的房子一点不动,再到柳素琴今年宁愿让娘家去照顾断奶的孩子,也要自己出去工作等等,都要拿出来反复讨论研究。
大部分人对他们的做法都不太理解,但有些已经陆续证明了此决定的正确性,像是柳素琴放着老板娘的安逸生活不要,自个儿跑出去上班,起初在乡亲们眼中就是没苦硬吃、瞎折腾的表现,但后来得知她一个月能赚一千,两千,甚至工资还在往上增加,那些嘀咕的人不说话了,大城市的班这么赚钱,换他们自己也在家坐不住啊。
往往一件事得到了印证,人们就会觉得对方做什么都是有道理的,何大武父母举棋不定的找到儿子商量,连在深市见过大世面的林南江两口子,有钱在城里买房,都不准备先回老家盖房子,是不是说明这事不用着急?
刚好何大武的媳妇也很佩服柳素琴,找到男人询问她不能出去做点什么?都是当老板娘的,自家的现金流说不定还不如柳素琴,大城市的房子动不动就要一二十万,两口子在那边买了房和铺面,柳素琴还坚持出去上班,赚的工资也能顶起半边天了,这表现可把何大武媳妇羡慕坏了,突然也想去做点事情,哪怕赚不了大钱,就是赚点小钱自己买衣服,放假带孩子去看看外面也好啊。
何大武把父母和媳妇的诉求结合在一起,就想出了个买间铺面给他们做生意打发时间的好主意。
若是生意做不成,或者太辛苦,随时转出去,自家当个房东也不亏。
刚好林南江家也买了铺面,说明这法子可行,全票通过这个方案。
何大武在县里这些年,也有些人脉关系,决定之后立刻行动起来,何胜利他们才放假回家没几天,他们老板已经火速买了两间相邻的铺子,刚好赶上了,价格也合适,就一起打包入了。剩下的钱买了辆宽敞舒适的面包车,并办好所有手续,赶在小年之前开着新车、带着一家老小浩浩荡荡回村过年。
回村还是老规矩,安顿完家里,何大武雷打不动拎着两瓶茅台来找何父喝酒了,而何母和儿媳妇林二姐也早早准备了一桌丰盛的下酒菜等他上门。
今年何大武成了何胜利的老板,下酒菜也上了个台阶,凉菜热菜卤肉花生米样样都有,何大武拉着何父喝了个痛快,何胜利则盯上了他新买的面包车。
就算是面包车,在他们村也属于头一份,村里大人小孩已经围着研究了一下午,何胜利这个新手司机更是有点手痒,酒过三巡,从车子聊到到隔天的火车回来的林南江一大家子。
他考驾照的学费是老父亲掏的,丈母娘私下补贴了几百块给他租房,林南江两口子明面上跟这件事没关系,但何胜利感激双方父母的同时,也没忘了带来这一系列改变的林南江,心里同样感谢着这对小夫妻,只是对方今年比去年回来还更晚,迟迟未归,让他的一腔感谢无处安放。
看到何大武开着新车回村时,何胜利的第一反应就是来得正好!
他跟媳妇这两天还在担心,
林南江一行人要明天半夜的火车到县里,
还赶在小年夜这天,
也不知道下车后有没有面包车给他们打,这要是打不到车,就要在县里找招待所住一晚,带着老人小孩一大家子,还有那么多行李,想想都替他们肉疼。
可自家没车子,就算想去接站也没法子,两口子也只能为他们瞎操心了,何大武的新车算是让何胜利眼前一亮,有了解决办法。
却也正因为是新车,人家自己都没开几回,他不好意思贸然开口借车。
让何大武亲自开车去车站接人就不更现实了,换成其他车主,何胜利还能试着砸钱,可他们老板他是清楚的,一年净赚二三十万,人家能瞧得上这两百块吗?
两条路走都行不通,何胜利就这么纠结到了晚上,喝酒以后打开话匣子,才借着醉意略提了提。
何大武也是大气,听了这事二话不说,强行把车钥匙塞他手里,让他明天只管开车去接人。
老板盛情难却,何胜利麻溜的收了车钥匙,然后笑呵呵给两人倒酒。
后半段基本都是何大武跟何父在干杯,何胜利为了不耽误第二天的正事,只负责在旁边倒酒捧哏,今天果然没有宿醉的烦恼,起床清醒的吃了饭,还抽空去了老丈人家一趟,问清楚林南江他们坐的是哪一班火车、到站时间等等,然后在天黑前早早吃了晚饭,就开车到火车站蹲着了。
何胜利在火车站蹲了三四个小时,终于看到三舅子的身影,激动得几乎热泪盈眶。
当然他没介绍这么详细,只轻描淡写说借了老板的车来接人,接着视线转到刚过来的柳素琴和娘家一行人,热情的寒暄道,“这是柳叔和婶子,还有弟弟妹妹吧?坐了一天的车都辛苦了!我待会先送南江一家三口,然后再送你们回村子里,这样比较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