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菊香没想到她酝酿半天就为了说这个,表情瞬间变得索然无味,“害,打工有什么不好的,别人还没这个门路呢,往后你侄女跟着你学化妆,侄子跟着老四学开车,一年赚个万把块,这日子不美滋滋吗?考大学什么的就别想了,咱们家没这个龙脉。”
柳素琴:……
以前村里老人都说他们没这个龙脉,所以培养不出大学生,她差点就信了这个邪。
直到后来亲自给孩子们陪读,姐弟俩中考,她就搬到镇上给他们做饭,他们高中念的都是县重点,她也跟着在学校旁边租房、继续照顾姐弟俩的起居,直到成功把他俩都送上985、211,这个战绩可以说相当出色了,柳素琴那时便很清楚一件事,没有什么天注定,或许每个人得到的教育资源是天生的,但勤能补拙、笨鸟先飞,勤奋刻苦可以弥补很多不足。
说起来,他们兄妹几个的孩子加起来不少了,大哥家是独生子,二哥和她都是一对姐弟,老四更厉害一点,生了足足三朵金花,八个孙辈,柳父柳母走出去也是被夸一句儿孙满堂、人丁兴旺的人,可除了她家两个孩子都考上了重点大学,后来也就小弟家的小女儿叛逆期之后改邪归正,努力学了一年多,吊车尾考上省内一所二本院校,这个录取率只能说相当拉胯了。
柳素琴重生回来,不打算鸡娃是一回事,但她这么努力给孩子们创造最好的条件,自然坚信他们最差也
能考入上辈子的学校,现在需要她鸡的就是侄子侄女们,尤其是大哥二哥家,赚钱供孩子们上大学一点都不费劲,为什么不试试?
不过她这时才发现,教育光从娃娃抓起不够,首先要改变他们父母的观念,柳素琴第一个给她妈洗脑。
“您是不是觉得大学生毕业分配工作,也就是去各单位,赚点死工资,还不如出来打工赚得多啊?”
钱菊香果然反应平平,“难道不是吗?”
柳素琴也不讲那些大道理,直接举例子,“你上回跟着去村里接张大妈,应该见到了我们以前的房东?他儿子陈家明在这边从事外贸行业,手下招了好些懂外语的中专生大专生,这些高材生不用出门跑业务,坐在办公室里吹吹空调,对着电脑上班,工资起码两三千;还有阿慧的合租室友,也是个大公司工作的白领,月薪一两千,但是人家还有年终奖,房补饭补交通补贴各种福利补贴加起来,都快赶上别人一个月的底薪了。”
“还有老乡邓哥,我应该说过的吧,他开出租车,多的一个月也能赚好几千,后来买了房,又凑钱把出租车买下来,以后只会赚的更多,但他每个月还是要花上百块给儿子请家庭教师来家里补课,图什么呢?把钱攒起来,过几年儿子毕业了,给他们买辆出租车,岂不是一步到位?”
钱菊香被她这些动不动月薪几千的例子砸得晕乎乎,下意识问,“对啊,图什么呢?”
“当然是图孩子们以后不要像我们这样吃苦受累,有个学历,以后坐办公室,哪怕赚的不多,至少衣食无忧,体体面面。”
“这个……”钱菊香突然不知道该说什么,在她的观念里,吃苦算什么?只要肚子不挨饿就是好日子。
可闺女说的好像也有些道理,大城市里的人削尖脑袋、砸钱也要培养孩子上大学,难道他们都是傻子不成,净干亏本买卖?
柳素琴看到她妈有所触动,这才继续说,“对了,邓哥他们给孩子请的家教,都是这附近的大学生,上一节课几十块钱,他们但凡勤快点,一个月能赚好几百呢。”
钱菊香目瞪口呆,“上大学还能赚钱?”
“对,我们以前以为的读完大学出来拿死工资,那是躺平的过法,但凡有个学历还肯吃苦,收入都不会比我刚才说的那些低。”
钱菊香想了想,自家孩子肯定是不怕吃苦的,让他们早早读完书出来学手艺,往后累死累活也就月入千八百了吧,想要赚得更多,已经不是吃苦加班就可以的,要看老板答不答应啊,除非自己攒钱当老板,那就赚多少都是自己的了。
可若是念个大学出来,收入轻轻松松翻几倍,这个大学就很值得上一上啊。
那么问题来了,“这大学也不是说上就能上的,万一你侄子他们不是这块料呢?”
终于洗脑成功了,柳素琴笑道,“是不是的,先让他们认真学习了再说,咱们老家那里教育资源一般,想给孩子开小灶都找不到门路,只能平日里叮嘱他们好好学习,多做练习题了,这个不花钱的,万一考上了,就是祖坟冒青烟,考不上咱们也没损失,退路就在这里又不会长腿跑了。”
钱菊香表示有道理,不花钱那就值得一试,“行,赶明儿我就打电话给老大老二好好说说,孩子们还小,确实不能耽误了。”
柳素琴向老妈竖起大拇指,称赞她是全家最有眼光和魄力的人,侄子侄女们往后要是通过读书改变了命运,最应该感谢的就是她这位奶奶。
几句话成功把钱菊香忽悠得找不着北,她自己说完则一脚踏入粉面店,正好林南江也迎面过来。
这家伙连在李红怀里努力跟他打招呼的大胖闺女都顾不上搭理,只一个劲盯着她,眼神像是甩不开的牛皮糖,“老婆,你下班了啊,今天怎么穿得这么……额,休闲?”
柳素琴承认她非要送李红过来蹭车,就是为了这一刻,笑盈盈的由着他打量,“牛仔裤方便干活啊,大家都这么穿,你觉得还可以吗?”
第62章·第六十二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