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谁这么奢侈,这么好的皮子全切下来,浪费啊,弄这个玉石的就是个棒槌。”
郭大炮笑笑,
60年代真不讲究什么洒金皮,
而且都是雕刻大件,
需要统一的白润色,
这些皮子在老师傅眼里没什么价值。
后来追求洒金皮,
是因为料子少了,
人们为了显示这东西是和田玉的,才开始把皮留下来。
“料子出吗?”
老板问郭大炮。
“你给多少?”
老板想了想,
“5万。”
郭大炮笑了,
“这一块可以切出你那么两件还有富余做一些小件,你那一件16万,收我料子5万。”
其实他知道老板乱开价,
只是拿这个话挤兑他,
郭大炮伸手去拿,
“6万,”
郭大炮拿走,
“8万朋友。”
最后老板出到9万,郭大炮依旧没卖。
只问了问做吊坠的价格,
走出店铺,
郭大炮用手里这块料子,
晃了十几家店铺,
获得了自己想要的情报后,高高兴兴去买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