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位小许医生,经过这一遭,怕是要闻名全国胸外科了。
她才22岁啊!
不仅有本事,还命好!
遇到不藏私、不打压,甚至愿意将她捧上神坛的老师,不是命好是什么?
当然,名师与高徒,也是相辅相成的。
只要后面小许医生不拉跨,未来在胸外科上的成就,定然不低。
再想到她如今的手术成功率,怕是不到30岁就能站在胸外科顶尖处了。
到那时,给宋民迎这老匹夫带来的光环,也是相当大的。
想到这里,散会时,放射科主任表面恭喜,实则酸溜溜:“老宋,你倒是好运,得了这么聪慧的学生。”
烧伤科的主任也很是羡慕的跟了句:“好苗子难得哟。”
“我确实是运气好!”
宋民迎才不管这些人如何酸,笑眯眯承认了,毕竟得意学生跟着自己学习前,已经很有本事,他纯属捡漏……嘿嘿。
见他居然这般“恬不知耻”,众文化人面上依旧笑眯眯的,心里却将人骂了个臭狗头。
同时,众位医者也好奇起来,改良的器材,到底好到什么程度?
医院里没有秘密。
虽说上级单位没在文件上点名胸外科小许医生的贡献。
但谁也不是傻子,短短半天的功夫,就将事情了解了七七八八。
于是,整个医院都知道,小许医生即将开班授业了。
对新型器材好奇的人还有很多。
同一个科室,又同处一个办公室,汪鸿多少知道许医生每天都要去实验室试验改良器材。
不过,为了避嫌旁人的劳动成果,他虽好奇,却从没主动问询过。
如今,上级单位的文件已经下达,汪鸿总算能将好奇问出口了:“……我能看看吗?”
许晚春面露歉意:“只有一套器材,被京市那边要求留下给工厂当样品了,手上还真没有。”
这样啊……汪鸿有些遗憾,不过很快他就关心起重点:“新器材真能提高手术成功率吗?能提高多少?”
应该能将成功率提升到30%以上吧,要知道,之前血管破裂,修复的成功率才不到5%。
不过许晚春没有直白的说出来,担心旁人觉得她飘了,所以只道:“目前不确定,具体还需要大量的实例佐证,提升肯定有的。”
汪鸿后知后觉反应过来,他不好意思笑笑:“是我急切了。”
许晚春表示理解,能挽救更多性命,作为将救死扶伤刻在骨子里的医者们,哪个能不感兴趣革新技术?于是她笑着安抚:“等过些日子器材到手,肯定要跟汪医生共同学习一番。”
汪鸿自是连连道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