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两个小时练功,回去之后,上午画漫画,下午在书房或者露台,又或者小客厅里写作。
是真写,手写的那种。
每天,也不多写,四千到五千字。
《巴黎圣母院》原文,就是雨果的法文原文,共三十五万字。
刘进酝酿了两年之久,又认真的准备了故事大纲。
预计也就是三十五到四十万字左右。
以他这种速度,最少要一百天,三个月的时间。
现在是七月,刘进准备在十月底之前完成,然后再好好规划一下明年的写作安排。
巴黎圣母院,可太熟悉了!
看过,电影也看过、
电影版,肯定是经过了一些优化和调整。
一些台词更流传甚广。
而汉译本,多达十余种,每个版本各有特色。
刘进最喜欢的是李玉民、陈敬荣、管震湖和潘丽珍思维翻译家的译本。
翻译家,可不是一个简简单单的称号。
能被称之为‘家’的翻译者,在文学素养方面,绝不是一般人能比拟。
就比如刘进最为崇拜的翻译家傅雷,绝对是学贯中西的大家。
市面上有各种巴尔扎克和罗曼罗曼作品的译本,但若论及质量,傅雷绝对首选。
可惜,傅雷先生没有翻译雨果的作品。
否则刘进一定会选用傅雷的译本作为参考。
雨果的译本之中,刘进首推人文社的陈敬荣译本。
当然不是说其他三位不好,只是陈敬荣先生的文学性更强。比如潘丽珍先生的译本,语言很生动,但从原著的角度而言,略逊色陈敬荣先生一筹。
以上,个人观点。
四位翻译家的水平,不是我这种二八操的法语水平可以评价。
纯个人喜好而已……
每当刘进写作的时候,老太太就会偷偷坐在旁边。
她会拿着一本从唐人街找到的汉译本基督山伯爵,默默翻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