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时,天津军港胡义也接到兵部的命令,将前往耽罗岛当成舰队的训练项目之一,保证大明舰队常态化巡航。
不仅是胡义,登州备倭城也被下达了一样的命令。
大明的海军将从沿海航行向远海航行过渡。
海上有舰队,不管是商队还是渔民,都有安全感,而且,远海航行能够增加舰队经验,过程虽然有一定的危险,可这是必须的训练。
未来,通往倭国的航路,将成为大明海上白银之路,现在先流汗,以后就能少流血。
总是需要有人在前面打出坚实的地基,后面的人才能在其基础上修建出高楼大厦。
天津府衙张贴了前往倭国的海图之后,又贴出收集民间海图的告文。
出乎李贤的预料,海商各船长十分主动,而且不仅仅是商队船长,天津渔民看到告示后,纷纷从家中掏出各种各样的海图,不知道往哪里送的,就往知府衙门送,也有往市舶司送的。
一天之内,天津收到了许多海图,各种各样,有的看纸质,还能称得上是古董。
这些海图并不局限于前往倭国的方向,最多的就是往南海,近点的就是大小琉球等等。
因为收的太多,各种不同的画法,光凭李贤一个知府衙门,可不能将所有的海图格式给转换成新海图,因而,他也只能将海图打包送回朝廷。
李贤看着堆积如小山般的海图,一时间对于圣人批示他的【小家子气】有了深刻的理解。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其实农工商都一样,朝廷给予了他们便利,而他们也会给予朝廷便利。
特别是如海图开放这件事上,朝廷做出了表率,也代表着之后可能会再放出海图,若是海商自己不表现出觉悟,必然会让双方现在良好的态势蒙上阴霾。
如李贤这样的官员,虽然在天津干得不错,可不得不说,脱离底层太久,提防着市井小民,总是把人性往最坏的方向去想。
厅堂之中,李贤拍了拍海图,感叹道:“有了这些海图,将极大填补大明海疆的空缺。”
闻言,身旁的同知不断点头:“可是,海图还是需要实践,这种东西,下官就算看不懂,可也知道有危险。”
“谁说不是呢。”
李贤道,天津的海商众多,时间久了,他也认识过一些人,但是,这两年来,有些人出了海之后,有的人船回来了,人没回来,甚至还有人和船都没有回来。
出海就是如此,风浪越大,舶来品越贵,为了利益,海船如同飞蛾一般扑向火焰。
这样的行为需要极具冒险精神,华夏,从来就不缺这种人。
新海图出自天津舰队的阴阳官,培养这些阴阳官可不容易,其知识面之广,涉及的可不仅仅画海图那么简单。
让这些人去冒险,就是让辛辛苦苦培养的人才去涉险,李贤光是想想就觉得无比的遗憾。
但是,这些人不去做,别人想要做也做不到。
“知府大人想开一些,现在有了海图,有来来往往的海商,或许就没有那么危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