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而,喜儿也没有打算照本宣科,而是尝试用适合的方法去执行圣人的命令。
大村郡便是喜儿选中的试验地,这可是自己送上门来的,喜儿没有理由拒绝对方。
“这会不会产生不好的影响?”
朱仪对于文人还是有着些许的尊重,就好比许多武将在功成身退后,多会开始附庸文雅一样。
而这样的方式,虽然是圣命,但朱仪还是有些担心会反噬回大明。
不过,喜儿可没有直接回答朱仪,而是目光直勾勾盯着朱仪。
这下子,倒是让朱仪有些不好意思了,挠了挠头,道:“罢了,文人德行,风骨有之,见风使舵有之。”
文人之中有徐珵这样的南迁派,也有于谦这样的主战共死派。
但结果终究是谁赢他们帮谁,这点在华夏已经有了充分的历史文本印证。
和朱仪不同,喜儿本身是宦官,比起崇敬文人,更不如说是嫉妒多一些,但也仅此而已。
相比大明,现在的倭国更加没有国家概念,讲究的是食君之禄,忠君之事。
“国公爷不用多想,圣上让我等在倭岛行事无需顾忌,文人若有风骨,多走多看,也能看出孰对孰错,为了些许奖项、钱财而卖命者,必然被大势所碾压。”
喜儿耸了耸肩,继续道:“除了长崎,某已经和那大村纯忠说好,在大村郡也设立杂志衙门,”
“为何?”
朱仪微微皱眉,现今阶段,他其实并不太想理其他地方的事情。
“大村纯忠害怕倭岛起战事后,大村郡会被其他诸侯盯上,在其领地有我们的杂志衙门,那么其他诸侯也会忌惮一些。”
喜儿毫不犹豫回道:“似乎那藤原氏接收刀枪铁器后,就不安分了起来,外面已经有了乱象,只不过长崎还未感觉到罢了。”
闻言,朱仪沉默了下来,搓着下巴的胡渣,道:“原来如此,可以理解,那创办杂志,能让明军不受牵扯,又能影响部分局势,不错的方式。”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要真正实施了之后才知道。”
倭国不比大明,很多东西都要打基础,办杂志最重要的就是纸,而现在倭国的造纸业被各大名所垄断,百姓连姓名都没有,更不要说用到纸这种东西了。
而喜儿在开办杂志之前,还需要想办法从大名那里找些造纸工匠为自己做事,所以喜儿才会想从工匠先下手。
让工匠心甘情愿为自己做事,并不是很难,而从思想上让工匠依赖大明,向往大明,那么渐渐的,能工巧匠只要有机会,就会前往大明。
这可比那些什么文人有用多了。
又与朱仪聊了一会儿,喜儿才离开,现在长崎各种事情繁多,不少事情都要他们亲力亲为,行政体系都还没真正搭建起来。
大村纯忠并没有回大村郡,而是在码头工地闲逛。
得到了天朝钦差大人的应许,现在大村纯忠的心情很好,走在工地,看着劳动的倭人,就跟看自己的奴隶一样。
因为人力充足,码头工地的扩建很快,石块和砂土填充扩建出来的平台,已经有了几分雏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