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传来了加急奏报,八月中、下旬有大批倭寇犯边。黄养正率领的疍民水师与倭寇发生交战,朝廷的火铳保养的好在水战中立了功,说是击毙多名倭寇只可惜未曾斩得首级。
失去了舟船之利的倭寇逃跑无路,转身撞向水师战船,造成了大量水师官军溺水身亡的结局。
“于卿,如此看来这纸甲更适合水师官军?”朝廷在浙江等地官军装备纸甲曾遭人诟病,谁都知道铁甲防护力好,但是在船上水汽重铁甲容易生锈,更麻烦的是一旦身着铁甲落水鲜有能够脱身的。
铁甲穿戴太过麻烦,如果穿戴铁甲参加水战一旦落水,只要一口气没换过来就会被铁甲给拖入水底成为鱼虾蟹的口粮。可惜投降过来的疍民拿到铁甲后就不管不顾非要套上铁甲登船。
“这……臣以为各有利弊。至少在岸上击贼时铁甲仍然是首选,实在是铁甲不易这才配上了纸甲和竹甲。”自从正统十四年九月朱祁钰掌权以来,朝廷开始大规模制作竹甲。
竹甲便宜,制作也比较简便,一副铁甲的成本可以换个十来副竹甲。封建王朝里最不值得的就是普通人工,砍了竹子削成块,打磨成片,烘干、钻孔、穿线制成竹制盔甲足够抵御弓箭了。
塞北瓦剌的骑弓射不透,倭寇的竹弓更不可能射穿竹甲了。
而纸甲其实也有一定的防护力,虽然遇水容易发涨变得沉重,但只要晾晒适宜,平日里多注意保养,对待倭寇其实也够用的。
“此次虽说是击退倭寇又略有斩获,但还是损失太大了。不论死伤原属何人部众,一概依律抚恤。”官军有死伤朱祁钰就黑了脸,虽然说打仗哪有不死人的,何况战损比远低以往绝对算得上是胜仗,朱祁钰仍然很不满。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该抚恤的抚恤,该检讨的检讨。让水师官军上下总结经验,避免下次再有如此大的损失。”
“臣遵旨。”于谦躬身领命。
“军械不妥的换军械,军制不适宜的改军制,操练欠缺的加大操练。”
“臣领旨。”于谦再次领命。
“嗯……管军不妥的换了管军。”朱祁钰沉吟片刻后说道:“广州官军与黄萧养……如今叫个什么名号?”
“黄养正,是杨公给赠的字。”
“哦,是字不是名?”名字名字,自然是名和字分开的,朱祁钰之前以为是杨信民给黄萧养换了名,听于谦这么一说怎么又成字了。
“无妨。那黄养正所领水师与官军原本有隙,不是三两日就能平息的,不要让将原本的官军与黄萧……黄养正所率军队混在一起。就算要混,也要注意平衡各方关系,不要激起两方矛盾,若是再次逼反了黄养正就不美了。”曾经两方的死对头,哪里说打散混在一起就能消除隔阂的。
“臣……遵旨,陛下英明。”于谦心悦诚服。
“众卿听说过藤甲吗?”被朱祁钰突然这么一问,众人都一脸茫然。
“臣未曾听过。”藤甲是什么?藤条也能做盔甲?
王直听了直翻白眼,正要跳出来打断朱祁钰的胡言乱语时就被朱祁钰后面的话给惊呆了。
“不是有传说诸葛孔明在西南以大火烧毁了孟获那刀枪不入的藤甲大军,七擒孟获从而奠定了西蜀对南疆的统治吗?”
什么玩意儿!
也不知道咱们这位皇帝从哪里看到的地下作坊出品的愚民野刊,居然就敢这么胡诌诸葛武侯。
“回禀陛下,敢问这藤甲是如何制作而成?”身为兵部尚书,对皇帝胡诌的什么野史没兴趣,但是藤甲是个什么这有必要了解一下。如果藤条可以制作成甲胄那是不是又可以降低大明朝的武器制作成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