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后,又当着官军的面下达了谕旨,要求一改之前兵部拟定军队行径路线并行文当地官府准备粮草的方式,直接下令允许出征官军凭兵部户部行文直接到行径各府县调用粮草,然后由各地衙门上报户部后由户部与兵部销账。
看着校场上刀枪逞亮的官军,陈循有种被架在火上烤的感觉。硬着头皮转向王直、胡濙等一同观礼的内阁成员,却被朱祁钰打断要求立刻行文。
想想刚刚被架走的于谦,再看看朱祁钰那能吃人的眼神,陈循心一横直接打马回衙,很快签发了公文又差人快马送了回来。而陈循,被快马颠到恐怕伤了内腑,得要休息段时日才能上衙门办差了。
撇开陈循真伤了还是假伤了,反正朱祁钰要的东西到手了。大明朝为了防止官军作乱是各种限制,官军调动由兵部拟定行进路线,然后行文调拨粮草由地方衙门向往来官军提供。
这其中要是有突发状况,官军根本不能自主决定改变行径路线,因为一旦改变就将会遇到无粮草供给大军的局面。
范广拿到了户部公文和中旨,也顾不上许多直接就要出发。临行时被朱祁钰叫住,直接又将参加阅兵的锦衣卫和御马监尽数给指派了陪同。
皇帝要派监军这个可以理解,但这次没有太监监军,而且也用不了上千锦衣卫和御马监骑军吧?
直到朱祁钰指着圣旨说:“旨意未经内阁用印,恐怕各地衙门会刁难。有锦衣卫和御马监骑军在,没人敢为难你们。”
这个时候想想,还是做昏君好。朱祁镇当政时内阁哪有这么多屁事,什么旨意发不出来?
就算旨意出不来,朱祁镇办事需要内阁用印吗?一个眼神王振就给麻利把事情办妥当了。哪个作死的敢跟王振说不合规矩的?
有是有,刘球就是一个。对,就那个被砍成N块的翰林侍讲刘球,那可算得上是皇帝身边近臣了。
朱祁钰说着还特意介绍了锦衣卫带队都督佥事——朱骥。
这位可了不得,如果将来有谁敢刁难官军,先让朱骥去协调。说着,又拿出了几张名帖交给朱骥。
名帖?朱骥不解。
在朱祁钰点头示意下,朱骥打开名帖——兵部尚书于,赫然印入眼中。这是自己岳丈的名帖?可是我咋不知道呢?
然后就见朱祁钰示意他再打开其他的名帖,好家伙,吏部尚书王直、户部尚书陈循、刑部尚书金濂的帖子都有,甚至还有锦衣卫指挥使卢忠和司礼监掌印李永昌的。
好嘛,这怕是故意造假吧!
一看这帖子虽然五花八门,但仅从材质上就能判断出来自己那老丈人是肯定不会用的,朱骥眼皮就跳得很厉害。
“陛下,这些帖子多半是用不上的,不若……”
“无妨无妨,有备无患嘛!你要是觉得不便就让范卿拿着好了。”听到朱祁钰这么说,那还是自己收着好了。
自己拿着,多少做事情讲究点,不会拿着这些名帖乱用。让范广拿着,但凡有一个小县叽歪两句,他就敢拿着卢忠甚至李永昌的名帖甩人脸上,再安排锦衣卫把衙门给围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至于自己那老岳丈的名帖,恐怕只对归兵部管的有用。也就是说那些镇守各关镇的大员见到这张名帖会比见到内阁的还管用。如果需要其他关镇帮忙时,只要不是违律犯禁的,又或者可以遮掩过去的,凭着这张名帖一定能通行天下军镇。
“陛下……家岳未曾有过此等华丽名帖。”硬着头皮,朱骥还是说出了自己的担心。
“无妨,以后就有了。除了这个帖子,我还给你那老丈人找了处宅子,安排了几个仆役。这往后啊,于尚书如果再苛待自己,我也会知道,不会再委屈了大明朝忠臣贤吏了。”
本来想替自己岳父拒绝的,一听说安排了仆役会让皇帝知道于谦没有苛待自己,朱骥撇了撇嘴选择了默认。大明朝锦衣卫是有座探的,光明正大坐在大员府邸监视着每日人员走动情况。
如果皇帝只是给你安排府邸你可以拒绝,连扮作仆役的坐探也要拒绝,你想干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