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盛跟着嬴政回到后面的卧室嬴政抱住一只大爪爪不自觉地捏捏:“我今天听蒙毅说了,他父亲又要出征了,父王要对赵地和燕地用兵。”
李盛摊开肚皮呼噜噜,赢子楚不如秦昭王名气大,在位也只有三年,但是人家虽然执政时间短,干得事儿可是不少的,和祖父秦昭王一样的进攻型选手。
刚登基就灭了东周国,又趁着燕赵两国战后疲乏无暇相顾,火速占领了三川郡和虎牢关,控制了中原交通枢纽,几乎逼到了魏国都城大梁。
这样一来,秦军若再行东进,三川郡就是新的据点。
对赵国,秦军已经占领了三十七城并再次设立太原郡,本就连年战乱不停的赵国更是衰弱下去。
打完了赵国和韩国,转过头来的下一年,也就是庄襄王嬴子楚执政第三年春天,蒙骜再次带军出征攻打魏国,顺利夺取了高都(山西晋城),汲城(河南卫辉)等地,一路势如破竹,魏国接连告急。
李盛旁观,觉得有点搞不懂了,这也不像是想打赵国,也不像是想打魏国,这里一下子那里一下子,这是要干嘛啊?
他打算去嬴子楚那里旁听一下,想了想,又把正在旁边练字的嬴政带上了:走,去上军事政治课!
还真巧,嬴子楚正在殿内和谋臣们商议接下来的出战方向,地上铺了一张特别大的地图,像是后世的那种客厅地毯一样放在地上,上面还有几处带着黑色秦字的小旗帜。
“嗷呜——”
“儿臣拜见父王。”
嬴政过来见礼,诸位大臣又起身给太子行礼,李盛谁也不理,跑到一边的曲水流池旁啪嗒啪嗒喝水。
嬴子楚揽过儿子,另一只手拿着一根红木的长棍子,一边在地图上指着地点,一边和大臣们说起来。
旁边除了侍候茶水的人,还有两个小宦官,手里的托盘上是几个像砚石一样的黑色小块,上面用不同的颜色写着“魏”、“韩”、“赵”、等字样,随着君臣们的说话,随时取了标记压上去。
“蒙骜已经带兵出关,下一步,该让王龁也带兵去河内了,,只是,魏国决然不肯坐以待毙的,若有援军,该从此处相聚。”
“我军已经拿下函谷关,这一处支路已然断绝。。。。。。”
。。。。。。
李盛喝完水就挤进来趴下认真听,尾巴尖尖都不动了。
听了一会儿,他听明白了,合着嬴子楚还是要打赵国!
但是上次邯郸之战功败垂成,大半年的辛苦毁于一旦,就是因为楚国魏国联军相救,嬴子楚与重臣们商量过,只要南北不断绝,他们打一次邯郸,旁人就能救一次邯郸,若要拿下赵国,还是得先断绝邯郸与南方诸侯国的道路,这样一来,方能毕其功于一役,一气呵成再无闪失。
那怎么打呢?
以黄河为界,北边是河外,也就到魏国都城大梁所在的东郡地区;南边是河内,过了河内在往东南去,就是邯郸。
所以,只要拿下黄河以北的东郡,与黄河以南的河内地区,借助黄河,就能掐死南北通途,南方诸侯国的援军除非生了翅膀,否则是绝对过不来的!
而且这样一来,不但能断绝邯郸救援,还能借此断了山东各国的合纵之势,若是秦军能占据这等险要之地,赵国南方,与魏国北方,两处边地,便是再无天险,只能直面秦军兵锋。
来日灭赵吞魏,更是方便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