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永昌死了,太子刘赢下落不明,京都上下乱成了一团,每天都有大量的达官贵人逃离京都城。
渤阳王刘丰被大臣们从景园请了出来,暂时主持大局。
宫殿中,十几位文武大臣和刘氏皇族老人聚在一起,个个愁眉不展,忧心忡忡,大殿中一片愁云惨淡。
几天前,司徒无恨在京都大杀四方,朝中大臣死的死,逃的逃,文武百官现在剩下的还不到十分之一,就连宫中禁军都跑了个一干二净,现在的皇城成了一个人人避而远之的险地。
刘丰坐在主位上,扫了一眼众人,叹了口气:“现在该如何是好?诸位倒是拿个主意啊。”
礼部尚书罗谨开口说道:“国不可一日无君,当今之计是尽快选出新的国君。”
“先皇驾崩,理应由太子继位,可现在太子殿下下落不明,无法继任大统。”天渊阁大学士任之远皱了皱眉头:“先皇生前十分宠爱四皇子,不如由四皇子继位,如何?”
“听闻四皇子受了惊喜,卧床不起,怕是难堪大任。”罗谨说:“渤阳王乃是先皇胞弟,先皇在世时对渤阳王多有称赞,下官提议,由渤阳王暂时继任大统,等待太子殿下回归之日,再让位太子。”
宰辅万藏冬眯着眼睛一言不发,像是睡着了一般,刘丰看了眼万藏冬,随即叹了口气,语气悲凉说道:“大敌当前,江山社稷已然不保,诸位此时争选新君还有何意义?还是想想怎么保住各自的性命吧。“
刘丰的话很悲观,但也是实情,如今刘氏江山正处于风雨飘零的处境,象征着最高权利中心的金殿被夷为平地,皇城禁军四散而逃,一旦楚军兵临城下,他们只有死路一条,根本没有反抗之力。
“京都城是守不住了,要不迁都吧?”任之远提议,“朝廷军精锐都在北方,不如我们往北迁移吧?”
其他人纷纷表示赞同,毕竟楚军一天天近了,没人愿意在这里等死。
“躲得了一时,躲得了一世吗?”刘丰摇了摇头,“况且楚军即将兵临城下,此时想走怕是也来不及了。”
“那该如何是好?”罗谨皱了皱眉头,语气中满是焦虑:“难道只能等死吗?”
刘丰同样满脸愁容,看向闭目不语的万藏冬,说:“万宰辅,都火烧眉毛了,您倒是说句话啊。”
罗谨等文武官员也纷纷看向万藏冬,等待着他拿主意。
万藏冬终于睁开了眼睛,一开口就震惊了所有人:“先帝生前曾给老夫留下一道密旨。”
“什么?”在场众人无不大吃一惊,刘丰语气中带着几分责备:“万宰辅啊,这么重要的事你怎么不早说啊?”
罗谨连忙问道:“密旨上写了什么?可是指定何人继位?”
万藏冬摇了摇头,朝着刘丰拱手说道:“非我故意隐瞒,先帝曾叮嘱过,此密诏必须要当着太子殿下的面开启,至于上面写了什么,老夫也不知道。”
刘丰为难道:“密旨何在?”
万藏冬从袖口掏出一卷金灿灿的圣旨,双手奉上,显然是要让刘丰来拿主意是否打开。
“打开吧。”刘丰沉思片刻后做出决定:“赵国已经到了生死存亡之际,没时间等太子归来了,快打开看看皇兄都留下了什么指示,出了什么问题本王担着!”
刘丰既然这么说了,万藏冬也就没什么顾忌了,当着众人的面打开了圣旨,刘丰、罗谨等一众官员立即围了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