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佑才摆摆手:“我不能要,奶奶说不能随便拿陌生人的东西。”
张璐把面包和牛奶硬塞给他:“你刚刚都叫我张老师了,我怎么能算陌生人呢?给你就拿着,赶紧吃,一会儿吃完我还得给那些家长们打电话呢!”
两个人吃着早餐的功夫,林爷爷也过来了。
虽然暑期研学活动云朝朝上网找了一波学生和学生家长来帮忙,但林爷爷这天还是找了收割机过来收割稻谷,因为谁都知道光靠那些城里的学生和家长,这么多亩的水稻是根本收不完的。而且之前种水稻的时候,林爷爷还往水稻田里放了鱼苗,如今既然都要收割了,那些鱼苗也该捞出来了。
林爷爷和张璐分工合作,一个负责给来参加活动的家长发信息打电话;另外一个则负责捞鱼……
至于范佑才,则拿着个指路牌站在进村的岔路口上,负责临时指挥交通。这条岔路一边是通往村子里的,另外一条就是通往清风观承包的水稻田那边,村子里没有指路牌,要是没人在这里指路,确实容易走错。
活动10点正式开始,但9点刚过,陆陆续续地就有家长开着私家车带着自家孩子来了。
来得最早的,是一对姓朱的母子。朱母对于这次清风观研学之旅,是抱了很大的期待的。事实上她早就想把儿子带到农村里来尝一尝干农活的苦了,因为她自己就是从农村里出去的,所以知道想要从大山里走出去,是一件多么不容易的事情。
也是为了让儿子好好体验一下这种不容易,这一次的割水稻活动,别人都只报一期,只有她,连着给儿子报了5期。换句话说,别人只需要来割一天,她儿子要来割五天。
而且看到站在路口负责指挥交通的范佑才,朱母也不忘给儿子现身说法:“你看,你要是不好好读书,就要像这个人一样,大夏天的在太阳下盯着我烈日给我们指挥交通,但如果你好好读书的话,像这样的天气里,你就可以跟爸爸妈妈一样坐在办公室里吹着空调吃着冷饮享受生活。”
类似这样的话朱母几乎每天都要换着花样说上几百遍,朱睿明听得耳朵都要出茧子了,自然不可能给母亲任何反应。
而且他甚至还有点羡慕范佑才,因为如果可以,他也愿意像范佑才这样找一个普普通通的工作过自食其力的生活。可他父母会愿意吗?绝对不会。他父母太好面子,根本不会接受他这么丢人现眼,他们甚至连他上个喜欢的专业都不能接受。
这种人生,简直是没劲透了……朱睿明把头依在车玻璃上,生无可恋地想着。
朱睿明没有任何
(buduxs)?()要跟人交流的意思,到了活动地点之后就找了个阴影地方坐着睡觉。倒是朱妈妈,一到了地方,就开始跟后面来的家长各种交流。当然了,说交流不如说是吐槽,而刚好这次过来的这些家长,都是为了家里的问题少年过来的,所以朱妈妈感觉自己就好像找到了组织一样。
一群家长吐槽得起劲,但孩子们基本都跟朱睿明差不多,听得太多了,根本无所谓。
张璐拿着签到本满场转悠着让大家签到,等确认所有人到齐之后,张璐先拜托林爷爷给大家示范了一下正确的割稻动作,又强调了一下安全问题,然后便开始给大家发镰刀和手套,宣布割稻活动正式开始。
这时候范佑才和另外几个同学也过来了,张璐便让这些熟悉农活的学生负责帮忙教那些不会的同学。
范佑才对朱睿明有点印象,所以张璐让他帮忙带学生,他便主动抬脚朝朱睿明那边走去。
今天来的很多学生,不仅对学习没啥兴趣,对干农活更没兴趣,全程都懒洋洋的,半天也没割下一把稻谷。但朱睿明却是这群学生里少有的干活特别认真的。范佑才过去的时候,就看他脚边整整齐齐地已经摆了一地的稻谷了。
范佑才看他这副熟练的样子,忍不住好奇地问了句:“你以前干过呀?”
朱睿明摇摇头:“没有!第一次。”
范佑才:“那你挺厉害的,第一次割水稻就能割得这么好。对了,你多大呀?”
朱睿明:“17。”
范佑才:“那你比我大,我才12。”
朱睿明看着范佑才这副人高马大的样子,忍不住羡慕地咽了咽口水。他17岁了才170出头,这个范佑才12岁,竟然都已经比他要高了,这年头的小孩子也不知道是吃什么长大的,居然长得这么高……
两个年轻人说着话的功夫,旁边有学生已经开始闹情绪不肯干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