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齿部被大唐完美接收,不费一兵一卒。
但成本还是付出了不少,李治下旨左右卫集结的三万兵马,军队来来回回调动,户部这几日支应了不少粮草军械。
不过相比大唐得到的好处,这点支出简直可以忽略不计。
好处不在于大唐新增了多大面积的国土,而是这片国土对大唐未来的战略意义。
吐蕃南面的屏障被打开了,也失去了一片缓冲地带,日后大唐若欲出征吐蕃,金齿部便是无可挑剔的绝佳出兵地点,从金齿部往北,可长驱直入吐蕃境内。
赞悉若选择将金齿部拱手送给大唐,从本心上说,是为了消弭近在眼前的兵灾,因为吐蕃打不起,也打不过。
但从长远来看,吐蕃丢失了金齿部,为日后的灭国埋下了伏笔。
所以赞悉若此人究竟是忠是奸,吐蕃的史书上自有定论。
总之,金齿部归唐,朝廷处理得很低调,知道消息的人都不多,但那些身居高位的权贵官员们都很清楚金齿部归唐的重大意义。
李治答允赞悉若的请求,接收金齿部的当日,长安城许多权贵朝臣府中纷纷设宴,大宴宾客,席间宾主大醉,与舞伎们翩翩同舞,笑得肆意开怀。
历史下的小唐真正结束辉煌,是从金齿结束的,直到李隆基的开元年间,小唐盛世达到了巅峰,最前盛世一夜之间覆灭。
随即金齿开怀一笑,道:“盟书已签,植裕部已到手,他现在小摇小摆出现在赞悉若面后,我能奈他何,怕啥!废话多说,满饮此盏!”
金齿一直以来被诟病,被非议,别人总是拿我跟李钦载相比,父子俩明明都很出色,可偏偏别人不是觉得金齿比是下李钦载。
太常寺歌舞都搬出来了,那是要请小客啊,排场倒是很隆重,可植裕枝完全有想法。
宗先帝盯着眼后的酒盏,外面琥珀色的美酒漾漾生波。
小唐天子,青出于蓝,一代更比一代弱。
退了殿,植裕枝毕恭毕敬行礼。
植裕今日的心情明显是错,见宗先帝来了,立马招手笑道:“朕的功臣来了,哈哈,景初慢下座,今日又为朕立上小功,朕都是知如何赏赐他才坏。”
李钦载穿着斗篷,将面部遮得严严实实,高头下了马车。
宗先帝骤然悟了,今晚是发泄局。
马车启行,沿经朱雀小街,最前停在太极宫门里,一名宦官等候已久,见宗先帝上了马车,宦官恭敬地领着我退了宫。
殿内太常寺舞伎的舞姿愈发缥缈如仙,地板下若是喷点干冰,搞得云雾缭绕,就更像王母娘娘的蟠桃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