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空营之计
应冲正在元军大帐中与一位青年将军闲谈,这青年将军不是别人,正是他的好友平宇王子。
平宇王子是三天前从京师风尘仆仆赶过来的,他怀揣着太子的谕旨,谕旨一方面命令应冲不得畏敌固守,要寻机进兵。另一方面让应冲分兵五万给平宇王子,急速增援京师。
应冲接到谕旨良久不语,其实内心里,应冲并不想冒险进兵,更不想分兵给平宇王子,这支十数万人的元军,可是他费尽心力从各地征集来的,又费了无数功夫才训练成一支颇有战力的军团,现在要白白送给别人,尤其是让并没有多少统兵经验的平宇王子来率领,他心里一万个不同意。
尤其令应冲难以容忍的是朝廷对他的不信任。先前朝廷就派了几位护国禅师到军队里来了,名义上说是协助应冲剿灭叛军,应对叛军里的剑客,实际上却是监视应冲的行动,现在又派了平宇王子前来分兵,也是朝廷对他不信任的又一表现,应冲见朝廷如此,心中凉了半截:“大元难道气数已尽?”
当年扬州大帅阿虎突将军的惨死,就让应冲非常心寒,他认为,过去元军之所以能够每战必克,打下大大的疆土,最重要的一条就是生死相救、上下不疑,现在君臣猜忌,还怎么指望能够克敌制胜?
应冲曾一度想挂印而去,不再理会这个烂摊子,但想到这支元军是他亲手打造的,他却又觉得难以割舍,要知道,他可是跑遍草原大小上百个部落才征得了上万兵马,连年征战,草原上的青壮力量已经凋零殆尽,征到兵马实屡不易,后来他将各地溃散下来的一些兵马,一点点收拢,又向一些势力借了许多兵马,这才渐渐使军队成型,可以说聚齐这近十万兵马他耗尽了心血,当然也费了他许多钱财,现在要他甩手离开,他一时难下决心。
更令应冲气愤地是,现在已经到了剿灭这支叛军的关键时刻,他通过大小十几战,将叛军逼入了东岭这片死地上,只要再坚守数月,叛军将因粮草断绝而一哄而散,到时候他借势掩杀,大事可定,可就在此时,朝廷却派平宇前来催他进兵还要分兵,这不是在帮助叛军逃生么?这股叛军可不是一般的乌合之众,而是一伙打了无数硬仗的悍匪,若让他们得到喘息机会,再行剿灭可就难了。
平宇王子再三催促进兵、分兵,应冲无奈才向他解释说,目前贼势不减,好不容易才将贼军堵在了东岭之外,一旦分兵,恐怕草寇趁机反攻,那时元军抵挡不住,情况可就不妙了。
平宇王子却不以为然,他告诉应冲,分兵这可是皇帝陛下与太子的意见,此处虽然紧要,但他分兵主要是为了拱卫京师,如今贼人众多,对京师虎视眈眈,若京师一旦有失,万事皆休,贼寇被困此处已久,量也无多大作为,分兵五万,余下的元军也足以守得住东岭关。
平宇几乎每天都来催促,而且朝廷连续几道金旨频繁传至,应冲无奈,只好勉强答应,但他提出,等运来火炮机括后再行分兵。火炮之事应冲早就策划已久,好容易辗转运来,却不想到安置在大营之中,便被人偷营丢失了机括,据说是叛军里的剑客高手干的,护国禅师那晚上也出手了,但根本没有拦住叛军中的剑客,应冲暗骂和尚们“废物”,表面上却又不敢有所表示,只好重新订做了机括,再另行安装。按日子来算,那些新机括近些天就能运到,平宇王子听了也不好再多说什么。只好在营中暂住,等待机括运来。
所有人都没想到,忽然一天,有兵士前来禀告,东岭后边的草寇正在退兵!
应冲听到这个消息神色如常,两年多来他与贼军激战无数次,知道绝对不能小瞧这帮草寇,无论退兵的消息是真是假,还是等等有更详细的探报再说。
旁边的平宇王子却是大喜过望,他对应冲言道,贼人粮草不支,军心涣散,正在逃窜,正可以趁机掩杀,一鼓而胜,机不可失。他自告奋勇愿率兵马前去追杀。
应冲道:“叛军狡诈,忽然退兵,其中定有奸计!”
平宇王子反驳道:“一群草寇,哪懂什么计谋?你只需给我数千兵马,看我破了此贼。不然,你可不要怪我将实情禀告太子。”
应冲呆了一下,觉得不好再劝阻了,如果真是叛军溃散,他坐视不前,难免会被朝廷问罪,于是他思谋半晌,只好让平宇王子带着一万兵马出击,他提醒平宇,一定要小心仔细,以防有诈,让他引兵去了。
那平宇王子带着兵马呐喊一声杀下东岭关,方踏入草寇军大营,没想到却是一座空营,正当他疑惑不解时,四面却涌出无数香军,纷纷将平宇所带的万余人马围在空营中砍杀起来,平宇王子仔细看时,见香军大多数是从挖的地道中钻出来的,也不知有多少,只知道四处是喊杀声,平宇知道中了埋伏,急令退却时,人马已经损失一半,若不是应冲带兵接应,几乎全军覆灭。他回到关内,再也不说进兵的话了,心里只盼着火器机括早日到达,好让应冲分兵与他,然后率兵速速离开这危险之地。
过了几天,火器机括终于运到,在一个晚上,应冲安排人悄悄架起火炮,向着草寇大营一顿狂砸,数百个大火球先后抛入草寇营寨,营内一片火海,第二天,应冲派人查看情况,回报说草寇营中遍地瓦砾、杂物,并不见一人一马,一探听,据说草寇早已经撤离此地七八天了。应冲默然无语。
草寇既然退了,再无不分兵的理由,但应冲只让平宇带走了三万余人,看着平宇王子得意洋洋跨马而去,他心里不免一阵惋惜,他知道这三万人恐怕早晚葬送在平宇手中,但他无能为力。平宇去了后,应冲传令一面加紧防守,一面派人打探草寇的消息。
平宇临走时曾问应冲,既然草寇已散,何不也撤了东岭之围去支援大都?
应冲道:“此番草寇并非退兵,应该是东征高济,倘若他们攻击不利,定会回头抢关,草寇一日不破,东岭关之守断不可撤。”他一面派人与高济取得联系,一面加紧东岭关防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