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讲内容的时候,讲解人总会说一句:这是我的一点浅薄构想;
这是我从xx中得到的心得……就好像这些都是他一个人想的。
到复杂一点的地方,怎么看都不可能是一个人搞定的时候,他会说拉杰提供了非常大的帮助……拉杰,就是另一个印度人助手。
实在是很大的部分,两个人也不可能完成了,他会说:是我和全组一起努力。
「我」是单独摘出来的。
安夏对技术没有那么懂,她的重心都落在看人上面,总觉得哪里不对劲。
其他的技术评审,特别是以英语为母语的评审,听得嘴角上扬,连连点头,显然非常满意。
安夏翻动他们小组做的资料,这是展示稿的补充,为评审们提供辅助参考。
在注释中发现了一些端倪,有好几行是用中文写的。
安夏故意找出展示稿里这部分内容,询问讲解人:“这个单元模块做得非常细致,很优秀,是你一个人做的吗?”
他回答:“哦不,还有拉杰。”
只字不提有中国组员的任何功劳。
安夏冷不丁地问了一句:“你和拉杰哪位会中文?”
讲解人语塞,另一位拉杰完全没有吭声,显然是不会。
“你们在这段里的注释用的是中文,谁能解释一下,为什么?”安夏问道。
到此,讲解人彻底无话可说,只能说做这段的时候,其他组员也做了一些资料收集的工作。
应该说,那个项目的设想是好的,安夏舍不得放弃能做出这个项目的人,她说:
“这个项目真正的主要负责人是谁,我想跟他直接对话。如果你不愿意的话,那就算了,希望下次有机会再合作。”
到这个时候,一个华裔女生怯怯地出声:“你好,是我……我……我讲得不好……要不,还是让……”
安夏打断她的话:“东西是你做的吗?”
“是……”
“是你做的就行。”
安夏没有再客气,让她从头开始,把项目的预期和设想说出来,然后回答评审团的问题。
她在讲述的时候,声音都在抖,还有一些凌乱,不像印度人讲解的时候循序渐进,有主有次。
到回答的时候就好多了,在问到一些别人做的东西时,她也会把主要负责的人拉过来,让他回答。
所有的汇报做完,评审开始对所有参与测试的人进行打分。